南通市崇川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区发改委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 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0-10-28 18:03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委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科学谋划、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体指标完成情况及预测

工业应税销售。1-4月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98.9亿元,同比下降22.1%。预计上半年降幅继续收窄,约为-10%。规模工业产值。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22家, 1-5月累计实现规模产值157.94亿元,同比下降16.1%。预计上半年降幅继续收窄,约为-10%。规模工业增加值。1-4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1%,全市排名第9。预计上半年降幅继续收窄,约为-5%。工业用电量。1-5月累计工业用电量为4.32亿度,同比下降3.02%,降幅较上月收窄约1.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2。预计上半年降幅继续收窄,约为-2%。

(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省、市级重大项目。(1)今年列入省级重大项目1个,为华能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虽因意大利供应商遭受疫情不利影响,为确保设备研制进度,5月底,关键供应商上海电气完成向江苏永瀚的热部件毛坯技术提资,力争10月底前项目实现开工。(2)列入市级重大项目3个,分别为势航、斌助、二棉项目,截至目前,势航已正式开工建设,斌助建筑主体已封顶,二棉正在办理三证。1-5月累计完成投资4.75亿元。

市10亿元以上项目考核情况。今年全市10亿元以上项目考核中,上半年我区排定计划新开工工业项目5个,截至目前势航已办结三证正式开工建设;大生、诚仁、金韦尔、微慕等正在申办审批手续。续建重特大项目11个,上半年国盛、富美、秦淮、越亚等项目累计新增投资3.25亿元。

二、主要做法与亮点

(一)抓疫情防控,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抓好疫情防控物资调剂保障。承担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想方设法、多方筹措协调医疗物资,并通过指导企业积极扩大产能,确保物资供应,为全区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奠定了扎实的物资基础。二是抓好企业复工复产。成立委工业企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方案,工作人员挂钩联系企业,指导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亿元工业企业复工率100%;开启绿色通道助推企业复工,企业复工遇到员工难以回通的难题,我委第一时间制定接运方案,组建跟车接送小组,到安徽、山东等地帮助企业接员工回通;为45家已复工的大中型企业出具货物运输通行证明,确保第一时间原材料送至企业进行生产;指导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积极扩大产能,确保防疫物资供应。三是稳定疫情防控期间的经济运行。牵头制定出台应对疫情具体措施,形成《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实施意见》,从金融支持、财政支持、稳定企业经营发展、稳定企业用工形势、完善企业服务机制等五大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树立发展信心;开展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32家企业申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申报11家企业入选省级名单,占全市入选名单的29.7%,合计42家企业列入南通市四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

(二)抓规划编制,明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牵头汇总区“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前期研究成果。汇集我区部门、板块的发展思路29个和前期研究课题34个,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奠定基础。形成“十四五”发展思路。梳理“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客观分析当前全区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机遇和挑战,形成“十四五”发展思路初稿。二是加强与上位规划编制的衔接。将《关于将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提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议》上报市级部门,争取纳入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重点内容。上报区“十四五”重大项目10个、重大改革开放举措3个、重大政策1个。三是启动“十四五”规划大纲编制。起草形成“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启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全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同时,还推进一批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牵头组织各单位、各片区申报“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编制计划。

(三)抓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协助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上云的等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已获得认定的有省三星级上云企业7家;上半年已申报待认定的项目为市首台套11家。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截至目前,由区行政审批局备案的技改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25060万元。已将审批的技改项目清单发给各属地进行跟踪对接,确保转型升级工作扎实有力,投资申报做到颗粒归仓。上半年组织新帝克等4家企业申报2020年度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三是帮助企业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鼓励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梳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对可能停产断供关键环节配套供应企业名单,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应链安全。四是绩效评价促升级。以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为抓手,加快低效闲置产业用地再利用。上半年申报盘活项目用地9个,累计用地面积768.32亩,申报盘活面积667.32亩。加快闲置厂房盘活,目前正在进行申报资料准备,6月份力争完成3-4家,完成年度任务一半以上。

(四)抓节能环保,走生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长江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持续跟进我区上半年须完成的两项长江岸线非法侵占项目进展情况,目前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的3号引桥后防汛通道边自行车棚和2号栈桥后方下游长航公安用房已拆除,闸口度汛措施已完善。天电无批文石膏码头和东鑫船舶批建不符部分拆除工程目前均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计划6月底前完成。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华能南通电厂2号机组已关停,并已公示;以365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喷涂中心为载体建设的集中喷涂中心于2019年底10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预计6月试运营;华能南通电厂的煤场全封闭工程正在施工中。东煤场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西煤场打桩已完成约60%,钢结构施工单位已进场;2019年已完成关闭退出的2家化工企业均已完成验收手续;锅炉提标改造项目和源头治理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三是推进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13家化工企业中,新广生等11家企业已关停、搬迁;陶氏益农等2家企业继续升级。印发《2020年区化治办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重点和目标,推动化治办实体化。

(五)抓创新服务,企业发展环境有效优化

一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强与各职能等部门的联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管理服务工作;充分运用信用修复“绿色通道”,指导华荣建设等企业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开展线上培训,行政处罚信息在线修复,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持续开展违建联合惩戒工作,上报53家违建责任人信息至市大数据局,并已公示;深入开展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上半年共归集“双公示”信息239条;开展信用贯标企业和信用示范企业创建,切实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二是营造亲商安商氛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推进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全市民营经济大会,林森物流、格陆博等12家企业家斩获全市优秀民企称号。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按“五落实六到位”的要求,指导企业细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建立自查自改自报公示制度、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全员参与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工作常态,增强企业依法依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六)稳物价指数,配合疫情防控保障民生

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价格异动应急处置工作。完成2020年春节、两会、五一等重要时期及疫情期间我区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联合区教育局出台明确区2020年春季中、小学收费相关政策,其中住宿费打八折;严格贯彻省、市“让广大学生家长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工作宗旨,幼儿园保育教育费实行预收4个月,学期结束按实际多退少补。二是贯彻落实国家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决策部署,联合大众燃气、供电站、南通水务等单位落实疫情期间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开展防疫物资价格自律、诚信经营,严厉打击不明码标价、哄抬物价的违法行为,保持市场价格稳定。三是进一步完善转供电价格管理工作机制,配合上级减负部门组织我区大工业用户及转供电用户开展关于降低疫情期间工商业用电成本情况调查。四是对全区10个收费部门 2019年度的收费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共统计49家行政事业单位,涉及收费金额6734.01万元,覆盖面达100%。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际市场动荡,外贸形势日益严峻。一是纺织服装类企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相当一部分企业遭遇欧美客户取消订单、已发货订单拒绝提货、日本客户订单交付延期等重创生产计划仅排定至6月份,在手订单较往年同期下降20%以上。贸易公司积极转内销消化库存,部分生产加工类企业引进口罩生产线,弥补服装出口损失,或是承接国内代加工订单,保障工厂正常生产。二是船舶海工行业订单将延期交付。吉宝船厂订单国内材料供应商生产交货延期、国外关键设备进口及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安装调试都因疫情影响滞后,预计今年船厂出口计划至少推迟3个月。三是人员出入境受限。由于部分国际航班关闭,部分外贸企业的市场开拓和售后服务人员在境外无法回国,企业的重要客户和工程技术人员难以入境,如吉宝重工船舶关键设备的安装调试原计划由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入境调试,目前调整为国内人员先行技术调试。

(二)国内市场不稳定,工业稳增长压力重重。2020年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一方面,大中小型企业均保持复苏态势。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1%和50.2%,比上月回落1.5和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生产活动看,大、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分别为54.1%、53.3%和53.4%,生产均继续回升。但另一方面,需求恢复弱于生产。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低于生产指数。在国家统计局调查的21个行业中,纺织服装服饰、化学原料制品等15个行业新订单指数低于生产指数,行业需求复苏滞后于生产。调查结果显示,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订单回补尚需时日。

四、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强防控,做好稳就业稳增长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我委将统筹抓好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确保“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全覆盖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工业企业和员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同时指导企业精准管控重点人员,严把安全关口,杜绝境外疫情输入,防止境内疫情反弹。二是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按照产业类别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梳理,制作产业链图谱,确定重点产业链、找出链条薄弱环节,为区内企业合作及产业链招商提供基础性资料,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部分企业复产急需的原材料,千方百计寻找替代货源,并指定专人“点对点”安全接运、装卸,确保生产需要。三是全力抓好经济运行监测,精准把握疫情下工业经济运行质态,持续跟踪分析产值、用电、应税销售等关键指标,做好经济运行预测预警、超前调度和精准调度,盯住目标任务,落实各项举措,力争各项主体经济指标年内实现正增长。

(二)保障规模稳培育,推进重点重大项目

一是以五提工程重点工作为抓手,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继续全力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及重特大工业项目,力争在年度考评中争先创优。加快推进华能燃机、大生、诚仁、金韦尔、微慕等项目有关工作,力争完成全年工业投入增幅7%的目标。三是盘活企业促发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低效用地工业企业盘活升级,力争完成全年考核任务;加大闲置厂房盘活进度,力争全年完成5家盘活任务。四是以企业培育为抓手,全面实施“1521”大企业培育计划,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小企业进规模,大企业成龙头。抓好龙头企业服务工作,用好政策激励,全力为企业解决一批急需办、能够办的实际问题。

(三)继续服务企业,为企业转型升级搭建载体

一是进一步健全区领导挂钩联系亿元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化解用地、用工、融资等瓶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财务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二是通过摸排、梳理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需求,引导企业创建智能车间、工厂,推进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区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申报省市级智能车间。充分利用政策和规划的优势,积极做好管理创新工作,对全区已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两化融合企业进行重点调研,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对下半年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等项目申报做到早计划、早调研、早培育,早准备。

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机关工作作风

一是强化学习调研。认真学习国家宏观政策、新的产业导向、市场动态、前沿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眼于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基层和企业调查研究,增强发展改革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科学务实地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动员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扬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着力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加强党纪条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和遵守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