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质态持续提升。聚焦经济发展这一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集中精力拉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经济建设主战场能级。经济指标稳中向好。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5%;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9.3%。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利用上海交大等合作渠道,挖掘项目来源。国际青创园和复客科技园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项目建设持续突破。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坚定不移抓招商、攻项目、优服务,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6个。到账外资完成全年进度的70%。采用线上远程操作方式,变“面对面”沟通为“屏对屏”沟通,推动重特大项目早签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已申报新开工五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全年转化项目基数为11个。加强项目服务力度。深化开发区基层服务专员制度,全方位梳理企业提出的问题和诉求,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打好“送政策、促创新、解难题”组合拳。扩大“兴企通”一站式平台覆盖面和集成度,多渠道宣传发布产业发展政策和企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压缩政策兑现周期,让企业“口渴时及时喝到水,寒冷时及时感受到温暖”。
(三)城市建设持续攻坚。抓实城市建管,一着不让拓空间、重管理、塑形象,城市内涵和形象实现双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完成4个地块的拆迁任务,有力保障了土地出让。东部产业拓展区纳入2035版国土空间规划,为开发区未来发展赢得了空间。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执法模式,实现信息共享、精准执法、上下联动的城市管理格局。严格落实污染排放、扬尘管控措施,深入实施文明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抓牢抓实城市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疫情防控持续巩固。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面对突发疫情,开发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敢于牺牲,全域静态管理15天,牢牢守住主城区“东大门”。构建全民免疫保障。开展疫苗接种攻坚行动,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苗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疫苗接种工作。打造“15分钟”核酸服务圈。设置15个便民核酸采样点,承载辖区内13万居民日常核酸检测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