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
崇川经济开发区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 崇川经济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1-04-19 18:41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聚焦转型升级,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稳中求进、量质并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活力,加快产业集聚,提升载体能级,不断提高经济贡献度。

一是挖掘增量助推发展。强化监测分析,专注服务指导,科学调度数据,做实统计工作,全面挖掘潜力,确保主体指标在全区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的腰部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不断优化企业梯队和产业结构。全面摸排规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后备培养企业实行挂钩推进、重点扶持。

二是创新驱动提质发展。以区科创委成立和沿江科创带建设为契机,重点集聚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地标性特色产业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创投资本,提升园区资本活跃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集成电路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

三是优化载体培植发展。坚持以亩均论英雄,深入排查存量用地及空间资源,向低效用地企业发放告知函,从行业准入、税务稽查、环保设施、落后产能等方面加强监督,综合施策,实现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依托建筑业总部集聚区、车联网先导示范区等楼宇打造产业集聚、业态高端的优质楼宇。

二、聚焦项目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放松,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项目招引争突破。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实施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量质齐升。聚焦电子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紧盯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完善市场化招商机制,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深入推进在手在谈重大项目,加快把投资意向转化为落地成果。

二是项目建设再发力。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导向,紧扣开工、竣工、达产三大时间节点,制定攻坚计划,提进度、缩周期,加快推进事关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力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确保在建项目如期竣工。

三是项目服务更精准。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在全区“首席服务员”制度基础上,设立开发区“基层服务专员”制度,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家合理需求。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加快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等标准化建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全流程服务。

三、聚焦产城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坚持产、城、人深度融合,突出片区化、系统化、集约化原则,构建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打造宜业宜居品质新城。

在“建”中打造街区典范。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南区整体开发、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形成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环评规划初步成果。加快高端国际学校、五星级酒店和商业中心建设,打造智慧街区典范。统筹推进绿化景观、海港引河绿廊、路网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

在“管”中做实城市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开展新一轮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违建治理管控,全面梳理存量违建,加大违建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全面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实现集中收运处置全覆盖。加快实施河道清淤、贯通整治工程,推进全域水环境系统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654”扬尘专项整治及餐饮油烟专项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聚焦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坚持民生为本,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抓实抓细民生事业。

一是持续增强人民获得感。持续将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高标准建成“长者驿家”,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康”一体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残疾人之家”规范化运行,与崇川消防共同打造全市首个残疾人消防安全示范科普阵地,全面提升助残服务能力。

二是持续提高人民幸福感。进一步探索“邻里+”社区治理新机制,放大辐射效应和整合效应,构建“组织发动、党员带头、群众主动”的治理新格局。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全力守护疫情防控“安全岛”。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行“群众点单、政府派单”的文化服务模式。推动“五送工程”、韬奋书吧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持续保障人民安全感。提升网格化工作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依托网格化平台及现代化指挥中心,力争网格化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和联动机制,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