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
及2022年目标举措
今年以来,陈桥街道党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市委全会、区第二次党代会及区委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今年以来的街道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量质并举,不断优化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攻坚克难,扎实开展通扬线航道环境整治工程保障、园林绿化管养、雨污管网和燃气使用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连续在一、二季度区城市建设考核中位列全区第一方阵。文明长效久久为功,积极开展公益广告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场所文明提升行动,督促指导社区对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整改提升,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积极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网络。在城市大环境方面,街道多措并举,不断加大环境秩序整治力度,辖区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治立竿见影,加强指导树北村创建生态示范村,完成生态创建技术报告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深入开展河湖“两违”问题及省考黑臭水体“回头看”工作。对九圩港及团结河违建进行有效整改,通过省级抽查复核。对仁和锦居、天玺花园内河加强统防统治,顺利完成黑臭水体销号。
(二)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一方面严抓安全生产。按序时进度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工业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创新引入“安全管家”项目,成立“安全互助组”互帮互学,开展安全生产“五进”、安全主题月活动,强化新《安法》“十个一”宣贯。另一方面狠抓平安法治。优化网格队伍建设,选优配齐网格专员,形成较为成熟的“微网格”管理模式,主动下沉一线走村入户,在疫情防控、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发挥了工作实效。进一步加大反诈工作的宣传力度,成立街村反诈宣讲团,累计宣讲30余场次,切实提高辖区居民反诈意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打造特色法治小镇,建成“法润陈桥”法治文化广场,结合各社区特色鲜明的普法阵地,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街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平安法治示范街道。
(三)务实惠民,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严防疫情输入,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组织开展辖区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率为98.13%,位于各街道前列。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先后4次安排负责任、能力强的同志入驻隔离点酒店,并于8月9日至10日圆满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为全区防疫保障作出了贡献。强化民生保障,扎实开展就业工作,全年累计进行职业介绍200余次,帮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体面就业。定期走访企业了解用人信息,共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严把城乡低保、重残救助入口关,规范操作程序,提高救助质量,实现应保尽保。提升文教品质,持续提升街道文化活动水平,常态化开展文化送展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丰富广大群众、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邀请专业审计公司对辖区幼儿园进行财务审计,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并招聘专业保健医生和幼教老师,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二、下一步的目标举措
(一)锁定新目标,打造创新活力高地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全区平均水平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0%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是一步不松稳运行。立足提升经济质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保持工业经济稳增长,推动悟悦新材料、宝钢、润邦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投入新产线,扩大经营规模。推动服务业经济快增长,继续扩大房居客网络科技、三黍生物科技在库服务业企业,通过“小升规”等方式,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四上企业高增长,注册朗德光学仪器、鸿骏餐饮、大鹏汽车销售等公司,尽早达标入库。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以好的环境驱动好的发展,以好的政策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在落实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设立政策精算师,对每家企业能够获得的政策进行精准计算,将送文件上门变为主动送政策上门;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在库企业抓增长、达标企业抓入库、接近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切实抓好企业进规入统。
二是一刻不停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一日不谈项目,一日寝食难安”的工作意识,真正把双招双引、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解决制约陈桥发展的项目少的难题。一是强力双招双引。围绕科创项目,加强与上海、苏州中介机构合作,推进2个在手项目落地;围绕人才项目,加强与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及高校常态联络;围绕重特大项目,紧盯上海新兴产业的配套延伸和传统产业的升级外溢,重点招引现代商务、科技服务等产业。围绕央企总部、外资总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大税源企业,实现定向突破。二是全力要素保障。对辖区民营园区载体建立清单,建立合作关系,保障载体项目有园区可落地。对益鑫通东南侧地块、宝钢线材南侧地块、长泰路北惠民路西地块加紧控规研究调整,确保可用。对天玺大厦、陈桥高科创业园进行装修盘活。利用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倒逼成业电子(南通)有限公司、南通港闸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南通线材制品有限公司、南通新祥海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腾退低效产业,引进优质企业,提高亩均产出。三是强力组织推进。以党政领导带队,建立四个专业招商小组,实行全职招商。建立月度例会、季度考评的推进机制,务实抓好推进。健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区域委托招商机制,实施中介招商。
三是一着不让抓创新。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要培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增强大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引进企业的再创新能力,年内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科小企业20家。要营造创新环境。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土地供应、资金扶持、人才支撑、功能配套等方面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发挥人才的核心作用,用更多的发展机会、更美的城市环境和更优的生活条件吸引青年和人才来创新创业。全年引进人才2人以上。要引进科创项目。着眼于实效,多措并举引进市外高企等科创项目落地,全年完成5个以上。
(二)把握新要求,打造水韵生态靓地
1. 巩固河道长效管护。常态化开展河道日常管护,进一步完善巡查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开展集中清理、巡查监督、聘请外援等方式,形成部门联治、全民群治的河道长效管理保护机制。对骨干河道的“两违”专项整治、“河道三清”、渔网拆除等已整改的问题加大“回头看”力度,确保不出现反弹现象。结合样板河道打造,集中清理岸坡枯枝杂草、乱种植、河边垃圾,并做好河道补绿工作。强化河道保洁,在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中同步开展河道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照建成区河湖测评标准,全面开展河道问题梳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现象。
2. 化解环保疑难杂症。进一步发挥环保管家、“无人机”等专业第三方技术力量,重点解决环保日常管理中的难点。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放松,坚持对辖区企业环保问题整改的督促力度不放松,坚持对易产生环境信访企业、检查不配合企业、环境敏感区企业及“厂中厂”企业等重点地区的关注度不放松,进一步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发现一批并解决一批环保难点问题。
3. 深入推进生态治理。2022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将进驻江苏,督察内容涉及企业治污、工地防尘、油烟治理、水体净化、秸秆禁烧等诸多方面。街道将继续发挥污染防治攻坚办的统筹作用,联合相关条线部门进一步督促各类重点工作,按时序推进大气污染整治、土壤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各项行动任务。同时,切实做好已完成任务的“回头看”工作,严防“回潮”现象。
(三)对照新标准,打造文明品质新地
物业管理大力推进,小区创文工作紧盯不放,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发挥好小区党员、楼道长等多方力量,营造良好氛围;压实多方责任,形成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层层监管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压实物业公司的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奖惩退出机制,确保物业公司人员保障到位、职责履行到位。小区地下空间开放工作加快推进,加快对未开放地下空间的乱堆放清理和相关硬件提升,做好小区居民的宣传引导,为后续的良性运营打好基础。文明长效点面结合,在做好街道整体大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集美路、陈桥路两条中心道路周边市容市貌、停车秩序、路边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点带面持续带动辖区整体环境持续提升。加强违建治理,依托快速拆除程序以及联合惩戒做好违建管控,同时打造“红色管家”、“无违建小区”等标杆性违建治理品牌。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环境整治投入,积极打造优质农村示范点。
(四)适应新常态,打造平安和谐福地
筑牢安全底线,优化“安全管家”专业服务模式,强化全员教育培训,深化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真正发挥协作组效能,持续保持执法监督高压,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2022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前三名。优化社会事业,坚决落实省市区防疫决策部署,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各项准备,守住一方净土。强化民生基础保障,深入推进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优质特色化开展,织密民生保障网络,筑牢社会稳定根基。继续叫响陈桥文化品牌,推进历史、红色、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反映崇川人文精神、时代风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推动面向基层的大众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提升居民审美水平和生活情趣,营造平等友爱、诚信互助的和谐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