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区国资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持续攻坚克难,国资国企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助推崇川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区属国有企业实现收入38亿元,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750万元。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国企监管效能
1.推进区属国企改革。一是落实三年改革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区属国企的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紧扣改革转型发展目标,开展国资布局重组、公司制改革、完善监管体制等各方面工作。截至目前,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108项任务已完成89项,完成率约82.4%。二是推进公司制改革。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对全区非公司制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区本级涉及公司制改革的企业有5家,其中全民所有制3家、集体所有制2家,目前均已完成改制事项。
2.完善薪酬绩效考核。一是规范国企用工管理。今年2月份出台《崇川区属国有企业机构员额与企业用工管理办法》,核定了8家一类、9家二类区属企业员工员额,规范了区属国企劳动用工管理行为。一类、二类国有企业员工人数限额623人,目前实有599人,其中领导班子41人,中层106人,一般员工409人,临时用工43人。11月新增南通濠河旅游园景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区属一类国有企业,现有正式编制134人,实有241人,其中领导班子4人,中层10人,一般员工111人,劳务派遣12人,临时工104人。二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综合区级四大板块和三个园区的功能定位、所处行业、主营业务等因素,出台《崇川区区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工资总额管理授权动态调整机制,对区属一类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实行核准制管理,对区属二类及其他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实行事前备案制管理。三是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崇川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综合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确立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目标责任考核制,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在聚焦主业,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
3.推动市场化运营。一是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制定“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备案实施办法、项目投资管理办法、监督管理权责清单、授权放权清单等文件,明确了各区属企业自主决策的权限和需要上报国资监管部门的事项内容,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明确国资监管边界,激发企业市场化运行活力。二是主动寻求造血功能。在现有的主营业务板块基础上,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自主投资、合作开发、招引项目等形式在智泊停车系统建设、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唐闸古镇北市景区打造、粮食基地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不断拓展业务。建设智泊停车系统,实现停车收入700余万元,有效解决城市居民“停车难”问题。打造北市景区,实现游客接待86万人次,丰富崇川旅游文化资源。区属国有企业在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塑造国企形象,改善竞争环境。
(二)加强国资风险防控
1.切实防控债务风险。制定《崇川区区属国有企业融资、担保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指导企业做好流动性风险管控,全面把控国有企业债务规模,融资成本总体下行。今年共审批、备案企业融资事项39件,合计金额345亿元;审批企业对外担保事项108件,合计金额195亿元。截至目前,区属国企有息债务平均综合成本5.25%,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当年新增有息债务平均融资成本4.7%。
2.动态监管运营风险。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国资监管“一盘棋”的形成,开展崇川区国资监管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在建立了不动产数据中心和融资合同数据库的基础上,今年9月建成大额资金监管和三重一大事项监管等模块,实现了区国资办与区属国有企业信息的实时共享,初步实现“互联网+监管”,利用大数据开展国资监管智慧分析决策,有效提升国资监管业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国企运营风险。
3.防范化解信访风险。积极配合街道和信访部门,持续化解八一花园宿舍楼解危搬迁、通盟纺织集团厂区拆迁、老小区改造等工作带来的信访问题。严格落实维稳责任,主动回应群众来信来访诉求,落实领导接访制。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0批次,逾110人次,办理省级交办单2件,12345联动平台答复548件,未发生重大信访事件,全系统维稳形势总体稳定。
4.杜绝安全生产风险。在常态化进行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开展“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国有租赁资产三合一专项整改”、“城镇燃气专项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排查涉及区内13个街道的国有资产,共计3709批次,并根据隐患程度不同,分级分类处置,确保国资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有序。指导各国有企业分批开展演练活动12次,累计参与人数500余人次。举办新《安法》等大型宣讲活动5场,参与人次达400余人。组织区国有企业领导、职工120余名参与崇川区国资系统消防安全大型演练活动,在实操实战中提升消防安全应急技能,增强国资系统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1.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崇川区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崇川区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以及《崇川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租赁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根据崇川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租赁管理暂行办法,对原崇川、原港闸各企业名下经营性资产实行统一运营,从运营模式、价格制定、租赁期限等14个方面实现了一体化管理,推动国企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运营水平和收益。今年4月在全区梳理出220套可处置剩余房源,依照当前安置房变现政策制定了处置方案,5月份,由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举行专场拍卖,首批成交濠东小苑住宅9套,成交金额2719万元。
3.开展资产督查整改。今年7月份完成对全区16个街道和陆洪小镇的经营性资产管理情况专项督查,对督查发现的103个问题及时形成督查报告上报区政府。8月份召开了街道、社区经营性资产问题整改推进会,要求街道在10月底前完成对本次经营性资产专项督查问题的整改,并在11月组织“回头看”,全面验收整改情况,做好今年整改工作的闭环。
4.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落实区政府向区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形成2020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从提高国企经济效能、加强资产配置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夯实资产管理基础等方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资管理工作情况,并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进一步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能力提升。
(四)强化自身内部建设
1.大力培育廉政文化。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党委班子成员定期针对性地对单位和下属国企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指导。重大节日及时开展廉洁提醒,精心开展“510”思廉日和“廉政教育月”系列活动,组织参观南通革命纪念馆、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缅怀英烈,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加强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国资系统党员干部正风肃纪、清正廉洁。
2.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机关+国企”的党建品牌创建模式,创建了“国资先锋·与企同行”党建品牌。开展“党旗凝聚力量 实干书写华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等党建品牌活动20余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形成一类国企党建品牌全覆盖,让党建品牌成为国资国企工作的指引标杆。崇川文旅公司先后获得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城镇开发公司获得区优秀党建品牌。
3.加强单位作风建设。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从工作上、生活上进行交心交谈,今年累计谈心谈话48次,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纪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党委负责人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怕、慢、假、庸、散”进行逐一对照,查找问题,力求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逐步健全党委会议、主任办公会议等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委的整体作用。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全面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在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讨论决定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及时上报“三重一大”信息,主动接受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等部门对国资办重要事项决策、人事任免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资本布局仍需优化。国企整合重组工作还有不足,导致区属国有企业各业务板块的股权结构与管理结构还不能有效衔接,主业交叉重叠、定位不够清晰、收入结构雷同等问题依然存在。
2、自主发展能力不足。企业市场化转型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推动,目前区属国企业务仍以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安置房建设、国有资产出租为主,政府性收入占比过高,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
3、资产监管有待加强。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街道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共性和个性问题,现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不能全面覆盖街道的资产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三、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区国资办将继续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职能转变,推进国企改革,切实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确保实现国有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资产出租率分别增长5%,有息债务平均综合成本控制在5.2%以下,当年新增有息债务平均融资成本控制在4.8%以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以下的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国企改革
1.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通过股权整合、资产重组、业务整合等方式推动资源集聚和集团化管理,明确各集团公司的职能定位,避免区内业务的交叉重叠和同质化竞争。预计2021年12月正式启动重组工作、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力争在2022年底前新增2家AA+级企业,形成“AA+级(初步目标是3家)+AA级”的国有资本布局。
2.完成改革三年行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要求,强化组织、夯实责任,抓好崇川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落实和督查,将改革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企业、具体责任人,推进我区国企改革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到2022年底前完成100%改革任务。
3.建设财务监管平台。探索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在同一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系统的闭环对接,提高业务数据准确性,加强业务反馈及时性,提升业务线索可溯性。
(二)提升国资管理水平
1.完善街道考核办法。2022年计划对街道国有资产管理的考核内容进行修订,以便更科学、合理地对街道进行考核,突出成绩、查出问题,确保利于问题整改和经验推广,规范各街道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实现资产云全覆盖。对目前街道与区直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进度及运用情况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的情况,国资办将采用线上指导与线下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指导各单位用好资产云系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真正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促进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3.开展资产专项检查。区国资办计划开展资产检查三年行动,每年抽取部分单位开展资产管理检查,三年内全部检查完毕,以督促区直行政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促进国有资产规范管理。2022年计划就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云系统使用、资产处置、经营性资产运营等方面,对教育系统57家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提高教育系统的资产管理水平。
(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1.推动国企党建融合。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加强“示范引领”建设,充分发挥国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既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员”,又当好推动国企发展“指导员”。
2.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建立和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企业、进一线、进头脑,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执行。
3.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建立责权明晰的党组织议事规则,在运行机制上强化党的领导。把配强党的干部队伍同建设经营团队统一起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选优配强企业领导人员,着力建设高素质国有企业人才队伍,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