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和改革发展稳定巨大压力,全街深入贯彻区委“四个年”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树立高标杆、奋力抓落实、喜迎二十大”主题,接续推进“三大百日竞赛”和“三大百日冲刺”行动,全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度全区综合考核街道获评第一方阵。概况为五个方面:
一、重招引、促创新,产业发展在动能转换中持续优化。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全年预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规模以上重点行业服务业营收14.85亿元,增幅37.7%;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4.78亿元,增幅31.2%。“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2022年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深圳等地拜访企业33家。完成区考重大项目1个;完成江苏紫琅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等科创项目8个,超额完成5个;完成南通木棉文化科技等月度新增“四上企业”19个,其中14个项目被认定为楼宇项目,超额完成1个;完成南通阔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年度新增“四上企业”15个;完成何邕教授汽车尾气传感器研发人才项目1个。引进宝马新能源、赫莲娜、圣罗兰、阿兰牛肉面等4个首店品牌,获得市级认定。摸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家,18位海外人才成功申报启明计划。商圈建设不断优化。贯彻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全力推进“一圈两集”建设,“一街三巷”、丁古角北入口、西南营南入口、坡道雨棚改造项目达序时目标,丁古角步行街获评省级高品位步行街示范街区,环城南路灯光项目顺利亮灯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濠河时尚酒店通过市级环濠河精致酒店认定,老商圈呈现新形象、焕发新活力。
二、强建管、提能级,城市品质在更新治理中蝶变跃升。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形象提升。完满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投资26180万元,共计改造104幢居民楼,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建1966处,惠及4409户居民。改造后的北濠桥新村“荷塘月色”惊艳无数市民,被全市各大媒体广泛转载,起凤园物业服务社模式被全区宣传推广。聚焦房屋征收工作,实现空间破局。始终从上到下拧成一根绳,汇成一股劲,筑牢一条心,凝心聚力打好征收攻坚战,圆满完成寺街西南营重点片区腾迁、轨交2号线(钟秀路站)涉及地块搬迁以及武胜巷、育婴堂巷部分住宅房屋腾迁项目。南关帝庙本体腾迁、寺街先行区房屋征收、西南营东入口房屋征收、南关帝庙东入口房屋搬迁以及百花路8号2幢腾租等项目稳步推进,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宜居乐居。立足共享共建,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主次干道生活垃圾桶撤桶并点8处,地铁一号线周边34项综合整治任务完成率达100%,对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加大端平桥市场周边、中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攻坚力度,累计整改各级交办问题182个,顺利通过国测组考核。按时整改中央督办环保信访件2件,协助指导医药大厦、富贵园、长虹新村、万象北园等5个小区成立了业委会(物管会),两级河长已经完成巡河1050余次,协调问题整改106个,城市颜值气质实现双提升。
三、惠民生、增福祉,生活品质在共富道路上全面升级。民生底线更加牢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居家养老新一轮招投标工作,深入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排查整治行动”,梳理特困对象316人,建立街道社区两级帮扶体系,与46人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开展一对一帮扶。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完成换届选举,残疾人之家申报市星级评定,残疾人代表参加全省技能大赛喜获金奖。为民举措有效落实。完成辖区1714人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开展立功军人送喜报等拥军活动。推动反诈宣传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56家单位通过了留工补贴审核,支持成功创业167人,创业带动就业451人,预计完成新增就业指标数2000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富贵巷明代住宅修缮,静业庵市级文保建筑修缮保护顺利申报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社会组织作用凸显。组织开展第五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申报创投项目11个,10个项目评审立项打造南大街商圈劳资纠纷调处工作室品牌,承接全区社工站及社会组织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推荐申报南通市“社联江海”品牌社工站,策划启动街道社工站升级改造,“市场文明哨”等成为新的服务亮点,长青嬷嬷服务队、知止堂义学等持之以恒惠及广大居民,社会影响持续放大。
四、强网格、打基础,社会治理在深化变革中更有成效。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强化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在职党员“负面清单”,构建标准化手册,完善积分管理办法,评选15名在职党员为“先锋书记”“服务之星”。开展在职党员“领跑”行动,引导功能型党支部牵头实施网格治理项目10个,建立12个“崇川小蜜蜂”加油站,开展“和护有家”暖蜂行动,组建“反诈骑士”等志愿队伍,推进“红管家”建设,万象新路等一批物业服务小区党建得到规范提升。在疫情防控、城市旧改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先锋堡垒·全域攻坚”行动、“三比三赛”主题竞赛,与35家辖区单位、4个行业系统等常态化签订共建协议,形成工作“一盘棋”。优化织密网格阵地。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微网格(邻里)党小组—微网格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整合76个邻里党支部为55个网格党支部,将55个综合网格划分为720个微网格,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创新推出“和平网事”自媒体频道,已累计开播11期;扎实开展“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集中走访,各级共计走访40057人,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利用宣传栏等各类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用有说服力、亲和力的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积极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上稿央级媒体10篇、省级媒体300余篇、市级媒体400余篇。打造“六桥青语”青年宣讲团品牌,开展情境式、体验式、直播式宣讲等120余场,在全区“学习新思想·喜迎二十大”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五、守底线、优服务,平安建设在依法行政中稳步前行。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定“三个坚定不移”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新二十条、新十条精神,因变应变调整完善街道“一办七组”指挥架构。制定《小区封控落实方案》,在全区探索先行方案,坚决阻断11.30安忠雨新冠疫情传播链。严密组织大数据排查工作,优化建立AB岗、百人突击队等工作机制,累计核查公安大数据9万多条,管控重点人员4000余人。制定《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优化常态化便民核酸检测点7个,完善53类9327名重点行业人员数据库,累计完成36轮全员核酸检测,共采样500多万人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制定街道“八五”普法规划,不断丰富“天宁”法治文化品牌内涵,扎实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对重点人员和群体落实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份化解稳控预案、一支应急队伍“四个一”包案制度,共妥善办理阳光信访件45件,化解信访积案6件,完成省交办重点信访事项1件、市交办重点信访事项2件,其中武胜巷、育婴堂、原耀荣玻璃职工宿舍楼等3个群体性矛盾化解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安全生产持续向好。积极探索“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执法新模式,创新四三工作模式,聚焦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瓶改管气改电”、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醇基燃料等重点行业领域,发挥立体防控优势和领导下沉包片,共检查1041家次,发现隐患问题910处,整改率100%,推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走深走实,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