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教育体育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谋划
来源: 教体局 发布时间:2020-09-03 19:1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9年,崇川区教育系统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2019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坚持党建领航,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开展活动。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严格落实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学校党建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

二是实施项目建设,有效改善办学条件。稳步实施续建维修项目,完成易家桥中学教学楼拆除重建和三所幼儿园内部改造。维修项目涉及到3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共41个项目,总投资约1231万元。推进新桥中学二期新建综合楼项目及朝晖小学改造项目。制定优化整改方案,完成9所学校的雨污分流整治工程

三是加强科研引领,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把课改作为教研的核心工作,从课改专题会议、课改专题教研活动、课改专项教学竞赛等,多途径、多方位整体推进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精心组织期末考试,使期末考试达到“以测促研,以测导教”的效果。

四是规范教育管理,着力提高办学水平。严格执行省教育厅要求,严格招生工作,规范办学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对中小学常见的11种经济类型的报支规范进行了统一。规范安全管理,开展各项安全疏散演练约600余次。规范食堂管理,启动阳光食堂平台,上线运行学校共111家,上线率100%。

五是注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素养。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开展师德师风校校行主题宣讲教育活动20余场。修订了优秀人才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了优秀人才考核工作。举办了四期崇川教育大讲坛,第七期 “崇德?卓越”校(园)长高级研修班及教师暑期全员培训活动等。

六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年组织开展了全区德育基地开放日活动3次,开展了崇川区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专场活动5次。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小学生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启航行动”,将教育活动从学校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了崇川区阳光体育跑操比赛、区中小学生篮球联赛等十余项赛事。

七是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学前教育扩容发展,新增6所幼儿园投入使用。社会教育规范发展,出动人员400多人次,及时处理12345转来培训机构投诉、求助248件,对101家机构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融合教育和谐发展,落实普通学校发展融合教育的主体责任,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为融合教育的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二、2020年的工作谋划

2020年,崇川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与质量为基本导向,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供给结构,补足教育发展短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崇川人民切实增强对教育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实实在在地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一是坚持红色领航,在加强党的领导上持续发力。继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党建+N”模式,把党的建设融入党的各项工作中。

二是坚持优质均衡,在扩大资源供给上持续发力。加强调研,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改薄工程查漏补缺,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力争各校教育装备达到省一类标准。全力推进教育系统九大工程建设,确保教育工程按期完工。

三是坚持协调发展,在优化教育结构上持续发力。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开办5所普惠性幼儿园,鼓励和支持现有31所非普惠性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民办园。瞄准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明确普通学校是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主体,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落实年检年报和检查制度,推进社会教育规范发展。

四是坚持五育并举,在培育时代新人上持续发力。健全工作架构,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提升德育队伍工作水平。以区德育基地为核心,辐射所有学校,推进全区德育活动的开展。以申报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委契机,推动全区品格提升工程建设。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新机制,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五是坚持科研引领,在课程课堂改革上持续发力。制定课改规划,进一步指明方向,整体推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科研平台,组织展示交流活动,丰富比赛内容和形式,提升课改研究实效。加强督促指导,对教研员基层听课,参与基层活动、听课作出数量规定,努力推进课改,提升学科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明确目标,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

六是坚持人才兴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强交流轮岗教师的过程性管理,确保交流轮岗教师发挥实效。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优化培训方式,走“互联网+培训”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之路。

七是坚持综合施策,在提高管理水平上持续发力。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校地协同、家校合作的机制,凝聚各方教育合力,着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治理体系。继续做好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引领、检查和指导工作。及时将检查情况进行反馈,有针对的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