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
港闸经济开发区2024年度工作计划
来源: 港闸经济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4-02-26 16:11 累计次数: 字体:[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企业、个人,都是在相互竞争中不断发展前进的。回顾开发区30年的奋进历程,同样是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中不断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开发区三十而立再出发的奋进之年。唯有把“竞”字贯穿各项工作始终,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竞出风采、竞出责任、竞出港开应有的担当。

“竞”,就是要清醒认识百舸争流的严峻形势,迎难而上、竞相发展。前段时间,省市区综合考核结果均已反馈,我们在全市17家省级开发区年度绩效考核以及三大园区年度绩效考核中均处在第二方阵,在全省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未能实现既定目标。反观兄弟园区,崇开、市北均位列全市、全区第一等次,市北高新区更是在全省省级高新区排名中前进5位,挺进30。面对区域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果我们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习惯于将问题更多地归咎于外部环境,必定会影响精气神,最终只会掉队、落伍。只有全面激扬“竞”的精神,昂扬“拼”的斗志,才能突出重围、再攀高峰。

“竞”,就是要始终保持摘金夺旗的勇气锐气,对标找差、竞短争长。“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遇到困难、暂时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懈怠、甘于落后。开发区作为全市全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我们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决不能妄自菲薄。要找准定位、拉高标杆,直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视与兄弟板块的不足,敢于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向最高的攀,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尽全力向前冲,不断把位次往上提、发展向前推。

“竞”,就是要切实增强满眼是活的责任担当,突出重点、竞创一流。港开的高质量发展能够实现也必须要实现,但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一个个攻克,一个个突破。为此,开发区党工委决定聚力聚焦区委“新四年”各项部署,立足港开实际,重点实施三大行动,具体而言:

——实施“三招三引”提质行动。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财引税。产业发展,比的是项目,赛的是质量。去年我们双招双引工作排名第一,这几年也招引落地了一批项目,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但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我们同全省先进园区的差距主要也在质上。只要质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可以迎来量的井喷,可以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面对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必须要把项目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看数量更看质量效益,看体量更看“含新量”“含绿量”,看财税贡献更看带动效应,看当下产出更看未来竞争力。招商工作没有旁观者,每一名港开人都是港开的一张名片、一名招商大使。今年,我们也会将“三招三引”工作纳入开发区机关各部门绩效考核,做到人人扛指标、个个有责任,全面掀起大抓招商、全员招商的热潮。

——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重大项目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我们要清醒认识到,项目建设一刻也不能松、一天也不能等,必须立足于“早”,着眼于“快”,全力以赴拼速度、抢进度,切实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今年我们一共有34个产业项目一齐推进,其中20个新开、14个续建,均创历史新高。这些项目早开工一分、早建设一分、早竣工一分、早投产一分,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就会快进一步、胜人一筹。大家务必打起十二分精神,围绕成片开发、征地、挂牌等关键节点,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推动项目建设能快则快、能早尽早。

——实施企业赋能增效行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存量企业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富矿,推动现有企业做大总量、做强增量、做优质量是“性价比最高的招商”。近年来,我们积极促转型、优结构,不少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实现效益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比如,我们的大生集团,“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项目竣工达产后,年新增产值、销售收入近2亿元,员工劳动强度下降30%以上。面对辖区传统企业转型乏力、低效企业仍然较多的现状,必须坚定不移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安排,今年开发区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力实施“三大行动”,加快建设贡献更大、活力更强、能级更高的开发园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川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总量全区保第一、增速超平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亿元,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增幅1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7%以上,确保“全省进10位,市区争进位”。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精准施策,打造经济增长新支点。

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鼓励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管理创新、积极开拓市场、创新应用场景,以企业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竞相发展,新型储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孕育孵化。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加速壮大数字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助力企业技术“点石成金”,今年确保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超270个,新增省级智能车间1家、星级上云企业超10家、标杆示范项目5个。深入实施产业培育三年计划,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年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2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专精特新4家、技术中心2家、首台套2个;C、D类低效企业占比降至33%以下。

持续加快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力冲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确保全年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350亿元,新开工服务业重点项目9个,新引进服务业重点项目12个。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围绕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支持服务四大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等产业门类,以天安数码城、中科科技园、研祥智谷为主要载体,全年确保招引规上服务业企业超30家。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以万达广场、龙信广场、城港路汽车一条街为主要载体,紧盯大批零、高端品牌商贸等重点领域,全年确保招引限上贸易业企业超30家。同时,持续放大“五龙汇商圈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商圈美好生活节等系列消费活动,大力发展新零售新业态,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激发城市消费新活力。

持续做好企业服务服务企业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与企业同奋斗,始终像呵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呵护企业和企业家们。要立足企业视角,扎实做好服务企业文章,切实做到“企业有需要,我们马上到;企业有期盼,我们马上办”。要以“送政策、解难题”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为抓手,开展企业需求和合作意向调研,想方设法推动政策、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一切积极要素向企业顺畅流动,优先推荐辖区建筑企业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大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融通发展、抱团发展。全体同志要时刻以“亲清”二字要求自己,与企业家坦荡真诚交往,主动靠前服务,形成政企凝心聚力抓发展的好生态。

(二)坚持项目为王,厚植区域竞争新优势。

千方百计抓招引、蓄动能切实增强“招不到商就茶饭不思,引不进项目就寝食难安,做不好招商工作誓不罢休”的责任意识,全力推动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升链、短板产业补链。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数字文化、软信服务、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紧盯产业细分领域和上下游各环节的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核心技术等关键,重点攻坚一批领军型企业、旗舰型项目。健全“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1+4”工作机制,顶格攻坚、组团作战,全面提高目标企业的有效对接率和洽谈项目的签约转化率。持续实行季度晒绩、定期通报等招商“赛马”机制,常态化组织招商队伍培训,全面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全年确保落地18个重特大、8个区考以及45个四上项目,力争30亿项目实现突破,完成1.3亿美元外资到账。

想方设法促推进、增后劲。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进一步优化机制,全力推动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抢进度、竣工项目快达效,再创一个项目建设的“港开速度”。今年要确保新帝克可为科技二期、华睿智连3月中旬挂牌,洪田科技中集安瑞环、六淳电子5月底挂牌远大精密政田液压马达、台钲精密、宝马4S店地块8月底挂牌;确保天电码头9月开工;奥瑞斯、爱德旺斯等项目年内竣工;哲华电子、弗兰科德等项目上半年顺利投产。

全力以赴盘存量、添动力。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全面摸排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资效益低等各类闲置低效用地,绘制存量用地“一张图”,通过“腾”“盘”“治”,多措并举强化资源要素供给,“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确保盘活产业用地100亩以上,厂房面积超1万㎡。围绕“拓空间、优载体、快建设”,积极推进园区载体盘活、楼宇建设,确保云会智二期5月底前投入使用、研祥二期6月底前开工建设、天安二期10月底前主体封顶;城北大道以西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670亩年内挂牌出让。

(三)坚持创新驱动,积蓄提质增效新动能。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把各类研发创新平台优先布局在企业,把各类支持资金优先安排给企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要紧盯北京、上海、深圳等科创要素密集区,重点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招引有高科技含量、有高层次人才、有高成长潜力、有社会资本关注的“四有”项目,全年确保签约科创项目45个。强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引导规上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全年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保有量突破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存量超200家。

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要视人才为珍宝,结合省、市攀峰计划,持续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积极举办“大会大赛”活动,全年确保引进紫琅英才12名,认定江海英才5名以上、省“双创”3名以上。围绕科创要素配置,引进更多会计、法务、人力资源等知名专业服务企业,聚能成势、串珠成链,在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创新发展上加速凸显“乘数效应”。同时,优化人才服务,强化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供给,落实子女入学、医疗VIP等政策,让人才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贡献智慧、成就事业、收获幸福。

推动产创融合发展。以跨区域人才团队培育、孵化器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为主攻方向,探索借鉴“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全面落实“985沪通协同创新中心”科创飞地建设,落实专班专人,加快实现“借梯登高”“筑巢引凤”。以全省“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调区”为契机,通过园区共建、项目共引、产孵结合等方式,共同推动创新资源向协同区布局拓展。以“政府引导、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机构促进、产业受益”为目标,充分发挥船舶海工液压技术研究院、超精密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等平台作用,推动校、地、企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全年开展产学研项目不少于3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0亿元。

(四)坚持品质提升,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持续深化“两湾一园”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片区,要确保洪田科技、中集安瑞环项目4月底前完成土地征收,远大精密、政田四期地块7月底前完成土地征收;同时,加快启动振港路东、兴港路南、天生路西地块征地,为项目落地留足空间。天生湾片区,6月底前要完成天电北民居扫尾,同步启动天电北及通科环保地块土地征收,确保年内实现用地出让。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安居、宜居、优居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推进城中小学配套道路建设、五龙汇生态改造工程,确保五星级酒店国庆节前开业。全面启动重大项目配套工程,靠前做好新港闸路、芦泾港中心河等道路、河道前期工作。全力推动安置房配套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纬一路、永通路等工程。

构建安全稳定生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围绕粉尘涉爆企业、“厂中厂”、危化品等领域,紧盯城镇燃气、建筑安全、极端天气、高危作业等方面,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应急处置,有效压降各类安全事故,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严控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五)坚持党建统揽,谱写全域提升新篇章。

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抓好成果转化运用,在解决问题上下真功、见真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意识形态风险。

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坚持以“红港湾”党建工程为引领,深入实施“政治领航思想红、赋能助航成长红、暖企护航产业红、关爱远航暖心红”四大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全面融合。始终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活动形式、活动载体、活动内容,不断提升全体党员凝聚力和战斗力。

锤炼干事创业的过硬队伍。“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我们的干部,既要有一腔热情,还要有一身本领;既要立足本位,还要胸怀大局。全体港开同志,要深入实施“港开菁锐”工程,树牢“用数字说话、凭实绩交卷、以成效检验”的鲜明导向,全力锻造一支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园区干部队伍。

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把严的基调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坚持开展正反典型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廉荣贪耻的良好氛围。强化日常监督,深入开展工程、财务等各领域风险点排查,有效杜绝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