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科技局
2020年上半年科技工作总结
来源: 区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0-09-02 15:21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全面贯彻落实 “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助企发展强化年”活动,以切实举措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和双创生态建设,着力培育发展创新主体,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重点指标上半年完成情况

企业研发投入4.75亿元(崇川一季度,港闸未统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44亿元(崇川)、74.44亿元(港闸),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达70.17%(崇川)、40.9%(港闸);摸排预申报高企331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数据的企业占比81.92%(崇川)、40.1%(港闸);技术合同成交额1.4亿元,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3957人,预计工资总额1.7亿元;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64项。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科技项目管理

完成2019年度崇川区科技计划项目评审、2019年度崇川区到期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兑现2019年度科技专项资金1600余万元,发放2020年度第一批科技专项资金共2003.37万元。组织中远海运船务、中远海运川崎申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组织南通沈德医疗申报江苏省“双创团队”,可可(南通)众创空间、南通博济企业共享+、达客空间申报省级众创空间;组织通富微电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验收,组织金冠立体、金秋弹性体及南铭电子省工程中心验收。“创芯SPACE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中远船务、龙源振华获评2019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二)推进高企申报及培育

因疫情影响,3月通过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高企申报业务培训辅导。排出2020年拟申报企业名单,分街道、开发区集中走访调研意向申报企业,针对不同情况的申报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前期共摸排331家高企预申报企业,计划分三批次申报高企,目前第一批次的第一轮预审工作已经完成,拟申报139家左右。建立专家预审工作机制,目前对第一、二批的企业材料正在预审中。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借助省技联在线平台、114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网站组织企业开展线上产学研对接活动,举办“南通—武汉理工大学产学研线上洽谈”崇川专场活动,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10余位教授与南通中远船务、国芯科技、龙源振华等50余位企业家代表通过云端开展在线交流;开展“校企协同架金桥”暨在通高校院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产学研专项活动, 50多家企业与12家在通高校院所开展对接洽谈。

(四)力抓人工智能招商

上半年人工智能产业已落户亿元项目1个(江苏博信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已注册并完成开户。已落户信息安全类项目1个(中谷芯),已签约项目2个(牧星机器人、思岚科技),拟签约项目1个(金矢机器人),目前尚有6个项目在谈。与上海电科所合作成立的智慧产业基金已完成备案并开始正常运营。

三、存在问题

一是疫情影响范围广。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春节后没有及时复工复产,高校科研院所未能按时开学,故产学研目标、技术合同登记额、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口,未能达序时目标。

二是企业研发费用统计难。“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投入企业数占比”被纳入年度市对区重点考核指标,该考核指标主要采信统计月报系统中企业研发费用填报情况,但作为主要考核对象的科技部门并没有权限进入统计月报系统查看,导致指导工作处处受限,不利于相关工作开展。

三是高企申报压力大。2020年是全省高企培育三年计划的收关之年,全省高企申报量呈井喷之势,高企认定率势必会下降。我区此次拟申报高企的企业多存在质态不佳、申报材料质量不高的问题,要达到新增高企数的考核指标还有一定的困难。且高企申报集中在第一批,为材料预审带来较大压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 抓重点指标

围绕相关考核指标,每周召开全局工作例会,倒排时序、挂图作战,强化考核指标的全过程跟踪。重点关注龙头骨干企业相关指标数据,主动联系企业,加强沟通,精准辅导,确保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相关数据动态信息。同时,保持与市科技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的有效对接,协同开发区、各街道及园区,注重工作联动,确保数据应报尽报。

(二) 抓高企申报

围绕我区高企考核目标,对今年申报高企的材料,分层分类、精准对接,聘请专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服务,切实提高通过率。统筹做好三批高企材料预审工作,在推进第一批高企申报同时,明确第二批、第三批企业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日期。把握好材料预审、优化完善、正式提交的节奏,把关申报材料质量,提高申报成功率,力争完成今年高企考核目标任务。

(三) 抓企业服务

结合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等形式,主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以切实举措对冲宏观环境影响。协助中远海运船务、中远海运川崎做好省成果转化项目现场考察,力争两个项目同时立项;组织通富微电、金通灵等企业完成往年省、市项目验收。在已拨付2020年区级第一批科技专项资金2003.37万元的基础上,利用 “兴企通”平台进一步提高政策兑现速度。近期,11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尾款将通过“兴企通”平台审核发放。

(四)抓平台建设

健全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和项目验收,积极摸排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源,尽早通知相关企业做好申报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充分利用好创新创业大赛平台。力争承办一场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专场比赛,动员区内初创企业、创新团队等积极参加市级创新创业大赛,用高质量的赛事平台调动区域创新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