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和水利上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 “建设首位区、全面争第一”目标,紧扣滨江型都市农业农村的定位和特色,突出高而精、融而美、小而特,加快农业农村和水利现代化步伐。
一、农业农村和水利业务工作情况
(一)全力打造都市农业新优势。立足“六稳”“六保”, 加快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市下达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的任务,加强栽培技术指导,推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扎实做好春耕春种、夏收夏种工作,上半年全区粮食(小麦)丰收6355吨,增收265吨。大力培育农产品电商企业,初步构成以飞悦农业、菜菜网等农业电商为主体的农产品线上销售网络,“一键点菜”惠及全区118万居民。深化农业接轨上海,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组织3批次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省农产品展销会。全面实施农旅融合战略,指导协助“青青牧场”申报3A级景区;倾力打造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已于五一正式开园),节假日期间日入园人数约5000人,成功承办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南通)分会。
(二)坚决托稳民生保障底线。研究制定《崇川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有关问题的操作方案》,开展征地安置培训,受训100余人,推进征地安置工作规范化,围绕创新区、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等重点项目,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发挥“阳光惠民+”监管系统作用,积极开展自查,修正错误信息285条,精准发放扶贫资金3264万元。积极落实耕地力保护、动物疫病防控、农机购置补贴、渔业补贴等惠农支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补助资金超400万元;巩固长江禁捕退捕成果,推进长江及内陆河道公益性岗位设置,妥善安置退捕渔民;指导涉农街道申报202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总投入121万元。在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汛期防汛抗旱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集中开展应急抢险演练,每天安排70人次对长江崇川区段江堤、12座出江闸和55座内河涵闸进行常态化巡查,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1个。
(三)匠心勾画美丽城乡画卷。认真落实省市区美丽宜居城市部署,在全区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畜禽禁养区制度,认真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对城郊结合部的兴石河、丰产河等河道实施清淤、贯通工程,打造村级生态河道25条,全面改善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打造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奇妙农场和青青牧场等农旅融合项目,全力打造农业旅游崇川品牌,确保城乡地区美丽和谐。投资1600万元,全力抓好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建设,顺利通过市级中期考核验收,以点带面,全面突破,从整体上推动全区美丽城乡建设。
(四)坚定不移发展集体经济。深入推行《关于促进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涉农村(社区)利用集体资金,通过购买沿街商铺、联合投资等手段,盘活银行存款,做优集体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牵头召集涉农村(社区)座谈会,搭建涉农村(社区)与国有企业合作桥梁,探讨发展集体经济新思路、新举措,引导5.5亿元集体资金参与城建融资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合作范围,为集体增收2640万元;加强三资管理监督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指导、督查,定期检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使用情况,及时落实整改;积极推进“阳光交易”,确保应进必进,杜绝“暗箱操作”, 上半年成交项目1423个,成交金额9131.31万元,为集体增收3000万元。
(五)持续优化区域水体环境。全面落实“区域治水,流域治水,全域治水”的水环境提升总要求,在中心城区全面建成高质量治水典范区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制崇川区水系详细性规划、崇川区(老城区)及通吕运河北片“畅流活水”方案等,投资2.3亿元,实施区水利工程项目33个(其中续建项目15个,新建项目18个),目前已经完成水利工程项目13个,着力改善水系萎缩、引排不畅、河道淤积、河网调蓄能力降低、滨水临水空间不足等问题。深入开展节水城市创建工作,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以“河长制”为核心,坚持“铁腕治水”,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顺利通过省“两违”工作复查复核验收,成功完成20条省考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省考以上断面水质监测全面达标,巡查发现问题2440个,已整改544个,打造生态河道29条。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4月底,我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整建制划转市相关部门,我局减少40余名工作人员,在面临着人员奇缺等问题下,全局20余名同志,迎难而上、身兼数职,努力完成上半年农业农村和水利重点工作,但对标农业农村和水利现代化目标,工作力量依旧薄弱,亟待补充10余名精干力量,确保过渡期的农水条线稳步开启农业农村和水利现代化新征程。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短板补得更实”要求,对标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和水利现代化,统筹各方力量、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大力做优做强都市农业产业。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将提升粮食单产、提高粮食和蔬菜品质作为今后工作重点,继续大力推进1万亩高标准农田、5000亩设施蔬菜和200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区农业公司、菜菜网、飞悦农业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确保2021年底全面完成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建设,加快打造“一核三园多点”的环城农旅产业带,为崇川打造长三角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积极引入南京农业大学、南通科技学院、沿江地区农科所等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积极打造产学研基地,努力提升全区农业科技水平,为全区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努力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区委农办印发《崇川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精神,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联合发展模式,整合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做强做大集体经济;按照区委“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的要求,持续引导集体资金纳入城建投资范围,积极参与优质城建项目,实现“农村资产”城市化,增加集体收入。加强三资管理监督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指导、督查,组织财务收支、合同履行等专项检查,创新开展农村财务大比武评帐、赛账活动;严格控制现金使用,全面提高村务卡和监管系统支付使用率,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分批审计财务收支、收益分配,重点审计社区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村级债权债务,着力提升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三)全力推进农水领域安全健康发展。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努力提升塑料薄膜回收率。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制度,扎实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生物管理,有效防范传播危害。认真开展秸秆禁烧巡查,确保包干区域不发生一起火点。常态化抓好农水领域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水利工地、渔业船舶等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持续开展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检查工作,深入研究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问题的整改,确保农水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四)协力城乡地区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业务职能,妥善做好被征地农民安置稳定工作,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矛盾,确保不发生集访、非访、越级上访。加强被征地农民名额评定工作的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协议搬迁人员结转安置。进一步规范“阳光惠民”监管系统运行操作,严格把好资金拨付关、项目申报关、资金使用关、资金监管关,做好全过程公示,确保扶贫济困资金用在刀刃上。
(五)竭力打造高质量治水典范城区。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水利城建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区域治理工程等三大建设,切实强化河长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汛期风险管理等三项管理;围绕“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总体目标,落实“六无”和“三有”的工作要求, 继续打造50条生态样本河道;大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疏浚河道13公里,新建护岸10公里,改善和修复河道生态,努力实现“水畅水活水清水美”;继续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有效开展汛期检查,开展应急演练,着力强化汛期应对能力,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进行整改落实,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崇川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