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中心、迎难而上,狠抓“六保”“六稳”工作,奋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稳住了任务基本盘。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源头防控,从1月22日开始停止办理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暂缓办理野生动物经营行政许可;从1月23日开始,关闭所有农贸市场活禽屠宰点和野生动物经营场所。印发辖区动物诊疗行业及陆生、水生动物游园场所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导防控工作规范开展。发放《禽类交易市场消毒指南》200份,张贴《禽类交易市场消毒指南》《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60多份;组织开展动物诊疗机构和野生动物经营场所巡查1500人次,累计实施农贸市场禽类交易场所、野生动物经营场所消毒灭源3.56万平方米。
(二)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积极发挥近郊优势,扩大种植叶菜和速生蔬菜300亩,填补市场空缺,满足市民需求。支持南通菜菜网有限公司、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加班加点,抓好大米、蔬菜、猪肉等农产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指导农资经营单位做好复业,有效保证春耕生产种子、化肥供应链稳定。协助南通华罗饲料厂办理交通运输绿色通行证,疏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落实“减租减负”政策,制定《关于应对疫情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减免资产出租租金的指导意见》,为民营企业减负168.3万元,助推企业复工达产。
(三)坚决托稳民生保障底线。围绕中创区、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等重点项目,安置被征地农民177人,有效推进房屋征收和土地供应工作。制定《崇川区协议搬迁结转安置方案》,全面完成参照3号文件结转工作,结转安置协议搬迁人员6742人;初步完成参照10号文件结转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将分散在12个部门的29项扶贫济困资金全部纳入系统监管。聚焦“更满意的收入”目标,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动实施观音山残疾人科技种植园、青青牧场等4个农业产业项目,带动残疾人、失地农民勤劳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四)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动员全民义务植树,筹划组织植树节活动,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面积82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6%,超额完成小康监测指标任务。协助推进轨道交通一二号线建设,调整濠河风景区周边省级生态公益林12个地块,调出公益林2.56公顷。加强森林资源监管,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十四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认真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包干区域没有发生一起火点。
(五)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政策和举措。引导涉农社区利用945万元闲置资金投资沿街商铺,提高资产收益率。多次牵头召集涉农社区与天一、文旅、泽川等区属国有企业座谈会,推进项目合作,签订6份合作协议,将18100万元定期存款纳入城建融资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合作范围,资金年收益率均达到5.5%。规范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年度分配,参与分配的股民人数30576人,分配金额3556.83万元。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新冠疫情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农业农村工作也遭遇到一定冲击。随着复工复产速度加快,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短板补得更实”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全面小康的各项收尾工作抓紧抓实抓细,争分夺秒把疫情延误的“功课”补回来,确保不留盲点、少有短板,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下半年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产业
一要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当前,全区农业规模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但涉农社区仍存在短板,部分小微企业开工复工滞后,集体房屋租金收入水平低于去年同期。持续抓好集体出租房复工复产工作,提高涉农企业复工复产效率,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力所能及做好服务,让集体收入基本盘更稳。二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培育区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做大钟秀“青青牧场”二期等文化旅游农业项目,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观音山基本农田保护区打造1000亩现代农业基地,推进自然生态、农业产业和文化资源优势有机融合。三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支持超数科技公司“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和规模化推广,带动华东地区农业生产装备水平提升。发挥青龙桥葡萄园农业物联网新技术示范作用,推动全区数字田园发展,确保2020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拓宽“菜菜网”“绿农在线”发展领域,提高主城区优质农产品保供能力。
(二)深化改革创新,提高集体资产管理水平
一要优化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区委农办印发《崇川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精神,提高社区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已巡视交办问题整改为契机,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主动与区国有企业对接,参与城建和产业项目融资,力争盘活银行存款6亿元。加快研究出台政策举措,鼓励发展多元化的集体经济。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集体库存现金,全面提高村务卡和监管系统支付使用率。切实加强审计监督,重点审计社区干部任期与离任经济责任、村级债权债务。三要深化改革创新。研究符合首位区实际的新政策新机制,激发资产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性供给。继续巩固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成果,研究推广城东股份合作社运行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探索集体经济实现的有效形式。
(三)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坚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和植树造林等行动。深入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努力提升塑料薄膜回收率。不断加大草地贪夜蛾和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力度。继续巩固“大棚房”整治成果,严禁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严格落实畜禽禁养区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持续巩固长江水域退捕禁捕成果,全面保护长江生态资源。强化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监管,织牢野生动物保护网。
(四)完善治理机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一要过细做好被征地农民安置工作。树立底线思维,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不发生集访、非访、越级上访,全力消除安置方面不稳定因素。全面梳理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特殊人群、重点人群进行研究会商,尽快拿出完善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协议搬迁人员结转安置,统一思想、细化方案、严格执行。全面实施精准济困工程,咬定既定目标,克服不利影响,深入落实精准济困各项举措,进一步规范“阳光扶贫”监管系统运行操作,严格把好资金拨付关、项目申报关、资金使用关、资金监管关,做好全过程公示,确保扶贫济困资金用在刀刃上。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聚焦渔业、农机、农业龙头企业、森林防火安全等问题突出领域,加密检查频次,全面摸清本区域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隐患,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做到行业性问题清、应对举措清、各方责任清。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检查指导,坚决堵塞监管漏洞,推动问题隐患真正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