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秦灶街道
秦灶街道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 秦灶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1-03-10 14:4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街道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主线工作,确保辖区社会运转稳定有序。同时,面对区划调整后的新形势、新指标、新任务,街道强化组织领导,深研考核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有力推动经济建设、城市建管、社会事业、党群发展等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决战“过万亿”,推动经济发展破难前行

经济运行指标难中求进。财税指标:年底力争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0%,剔除房地产税收,正常税收收入基本与去年持平。工业指标:1-10月,预计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39.61亿元,受疫情影响同比降幅9.3%;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7.64亿元,同比降幅35.5%,累计降幅收窄3.8%,达到区交办指标要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4.79亿元;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多达32家,截至目前,新增发明专利88个,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8个。服务业指标:1-9月,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71.22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20亿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11.9%,预计年底可转负为正,增幅约1%;1-10月,实现限上住宿餐饮营业额增幅523.8%,全年可持续达标;全年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数20家。

项目招引与转化持续发力。坚持“不等不靠、主动对接”的工作理念,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泉州、长沙等地拜访、接洽重点企业,积极宣传新崇川、新秦灶的优势与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双招双引”功能效应,将人才招引与项目招引相结合,奔赴对接高校、专家、科研团队,以产学研推动工作进展,寻求新突破。南通科学工业园内,越亚半导体已达小批量生产能力,长城计算机于今年实现入驻;江海财富大厦与国内知名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力争三年内做成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单位;好盈园区全力打造能源交易综合平台,力争保持百亿级楼宇园区;晶城科创园作为全市唯一一家民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吸引科技型企业打造活力创业小镇。全年完成益东物流设备、鼎旭物流土建和南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金融物流设备3个转化达产项目,转化率100%;完成中再生和蜜柑服饰两个外资项目,外资到账共计49.67万美元。在手微慕科技、不木网络科技、博度信息科技、链众信息科技等工业、服务业重特大项目正在积极沟通推进中。

(二)狠抓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建管功能品质

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今年,民非居新开工程9个,共涉及民居178户,非居41家,其中越亚南侧与豪盛服饰两地块已完成,经十一路、纬十一路和经十一路东幸余路北3个工程的84户民居已全部签约,其余工程均在有序推进中。历年扫尾涉及3个工程10户,街道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一户一策,持续攻坚。完成区街两级招投标项目42个,危房改造完成57户疑似危房预鉴定,全力做好市第六人民医院应急病房建设保障任务,铁路危险源整治成功销号16处。

工程施工抢抓进度。今年,河道续建工程涉及3条河道,新建河道整治工程共2项,其中草场河绿化工程、西苏界河南北闸工程已完成,丁家港横河、袁桥港整治工程接近尾声待验收,污泥王港水系调整项目和南横河(工农路—石桥路)段疏浚工程已进场施工。消除江海大道北、永怡路南、东竖河东、国强路西区域管网空白,共铺设污水管网700多米,雨污混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三大工业园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成前期勘测,相关村(社区)正逐一核实整改中。摸排六小行业整治点位10处,目前已整改完成8处。

文明城市常态管控。围绕“缩减开支,提高效率”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水平。截至11月中旬,共处理智慧城管平台案件5321起,办结率97.9%;劝离绿地违法停车300余辆,教育劝导非机动车乱停放1530多人次;加班加点,集中取缔非法废品收购站点66家,拆除临时棚披、破旧违建10余处;依法查处、拆除新增违建、历史违建25处,面积约2500平方米;严管严控城市重点道路沿线楼顶广告牌匾设置和管理,拆除楼顶广告面积约1000平方米;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持续强化辖区扬尘管控。

环保攻坚从严从细。严格按时序按标准推进餐饮油烟治理、油气回收治理、镇街大气自动站点建设、锅炉提标改造、低VOCs源头替代、治污设施升级改造等15项市级考核项目;11条市举报曝光线索、32家“散乱污”及18家涉危企业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制定完善《秦灶街道大气站点巡查管控方案》,以“预警发布、应急处置、任务交办、信息报送、强化问责”五大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问题处置整改质效。今年以来,累计处理环保信访举报件59余件,环比降幅50.83%,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三)聚焦法治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治服务再提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与教育,今年7月以来,街道走进辖区工地、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14场民法典宣讲,另有3场将在年底完成;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工作,今年已有16名人员顺利期满解矫。实现对57名在册安置帮教对象的在管在控,按要求定期走访、记录,确保不失联。加大调解员业务培训力度,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截止11月中旬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539起,调处成功率99.4%.

平安建设再发力。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优势,今年上报并处理网格事件11110条,办结率100%;疫情期间,灵活运用“微网格-疫情防控”平台,完成4万余名居民信息登记工作,贡献网格力量;规范运行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积极调动网格员处置上级派单任务,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建设,同步推进“拔根”与“长治”,实现扫黑除恶成效与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中有升。

信访形势再好转。街村两级工作组加班加点,持续跟踪了解重点人员思想动态,从严从实从细全力做好疏导稳控工作,确保辖区和谐稳定,今年未发生越访、非访事件。共办结省12345热线平台交办件15件、市12345平台交办件1981件,处理江苏省阳光信访系统案件68件、市长信箱来信15件,接待来访群众686批次、1107人次。共化解“限时必克”案件1件、区交办信访事项2件。

(四)统筹社会事业,稳固民生安全保障基石

街道紧紧围绕围绕衣食住行,重民生、解民忧,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补短板,用提档升级回应人民新期待。

疫情防控取得实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街道党政领导带领机关全体人员下沉至村居,与社区干部、居民组长、楼道长、志愿者等组成三级疫情防控网,挨家挨户上门登记,走访排查27895户,组织集中医学观察52人,居家隔离2962人,完成核酸检测590人,编发疫情防控工作简讯54期。市区下沉人员、机关、村居工作人员组建成59个驻企工作组,协助1115家企业顺利复工。截至目前,辖区内未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民生事业落实有序。全年累计民政各类救助资金发放300余万元,景和日间照料中心动工扩建,退役军人服务站省级示范点打造完成,已接待省市区兄弟单位参观400余人次。举行线上招聘会3场,发布就业岗位2000多个,疫情期间为6家企业270名员工完成“点对点”接送。完成红十字会应急救助培训251人次。夏秋两季秸秆禁烧未发生失分现象、一枝黄花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全年食品安全检查出动人员200人次、检查700余次、检查餐饮企业600余家、提供相关检查材料6000余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500余条。

安全生产基础夯实。截止目前,辖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亡人责任事故,工业企业也连续十二年未发生亡人责任事故。连续举办8期“春风行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累计1500余家企事业单位1700余人次参加学习。街道及村(社区)两级日常检查企业累计2863家次,发现隐患4356处,整改到位4330处。三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中,累计检查2359家次,发现隐患2847处,整改2829处。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中,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厂(民)房等2568家次,督促整改4起。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0件,处罚9.035万元;约谈25家企业主要负责人。

(五)强化党建引领,促进作风建设全面提升

基层党建持续优化。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身防疫一线,主动捐款捐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邀请六院援鄂医疗队开展“最美逆行者”开学第一课,亲诉疫线故事,传递家国情怀。擦亮“温秦物业”品牌,依托“双融双创”工作法和“三圈”体系,打造“金管家·红领驿站”物业红色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喜焕新颜,通过更新改造老旧中心,提档升级重点中心,提前谋划新建中心,使之成为党员群众的“第二个家”。

群团工作创新发展。开展20余场“奋进新时代 争当新工匠”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竞赛,辖区企业大地电气、富士美帽业分别被列为省产改试点和市纺织行业试点。街道妇联“打造园区W-home”项目荣获全市妇联系统改革创新实践项目三等奖。为关爱、培养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全年开展“爱党爱国、立德立行”主题教育活动180余次,报到2500余人次。高度重视对街道、村(社区)青年干部培养,对内打造“青益”学院,开展青年座谈会,对外与钟秀街道跨区域结对,为青年干部搭建展现自我、碰撞思想、沟通交流、相互促进的成长平台。

党风廉政求真务实。街道党工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工委监督执纪问责,提高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拒腐防变思想意识。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梳理潜在风险,制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约束村(社区)日常工作权力运行。专题调研村级“三资”管理工作,及时提醒谈话,下发交办单限期整改,有效防范集体资金流失。注重阵地宣传,利用社区闲置楼道广泛开展廉政知识宣传、廉政书籍阅读等亲民活动,打造廉韵“微家”特色品牌。今年累计约谈25人次,提醒谈话11人次,诫勉谈话1人次;处置问题线索4个;立案查处2起。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同样清醒地看到,当前街道正处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部分经济指标存在较大缺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因房地产项目售尽,加之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下滑和税收优惠政策加持,缺口难以补齐。规模工业应税、规模工业产值、服务业应税销售、限上零售业销售额、营利性服务业营业销售5项指标同比下滑幅度大,持续存在缺口。客观原因主要是受国外疫情爆发和贸易摩擦冲击,占比较大的外贸型企业的对外订单基本被全部取消,街道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不高,应对风险能力不强。主观原因是街道对经济数据分析和组织还不够有力,对经济运行困难缺乏综合考量,整体分析研判不够准确。调结构、促转型、强招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项目招引与转化需攻坚推进。区划调整后,街道与上级部门和板块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不足,对重点考核内容的研究不够透彻,对考评标准与机制认定不清,未能及时积累储备注册外资、盘活用地、亿元项目等内容。此外,虽然在手7个较成熟项目,但均为用地类,项目难以落地,街道面对难题的化解能力和应对考核的针对性不强,争先进位的意识有待加强。城市建设项目推进迟缓不前。新开工程完成率较低,整体推进速度较为迟缓。扫尾工程工作量、难度性较大,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仍未实现任何突破。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工作中存在自我加压不够、责任落实不强的问题,缺乏攻坚克难的恒心斗志和化解难题的方法能力。责任担当争先意识有待加强。市、区交办问题出现整改不到位和返工情况,街道长效监管机制落实不到位。秋季秸秆禁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时期,部分村社区预警不足、举措不力、盲目乐观,值班值守责任落实不到位。违章搭建、渣土偷到、马路市场等“城市顽疾”难以根治,反复整治花冤枉钱,执法力度不强。部分条线考核虽未失分,但加分较少,缺乏争先进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