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来源: 崇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0-09-03 16:58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9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崇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市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市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突出人事人才、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等工作重点,细化年度指标任务,不断创新创优,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统筹安排,抓紧抓早,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突出“两高人才”,坚持引培结合,规范人事人才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围绕崇川产业发展,切实推进产才融合,集聚青年优秀人才,组织辖区用人单位赴省内高校招聘产业发展急需的研发型和技能型毕业生。积极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申报,加快引进崇川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全年组织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市江海项才、区紫琅英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50人/次,新增留学回国42人。

二是大规模培养高技能人才。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深入企业宣传发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加大职业技能培养鉴定力度,拓展技师申报渠道。广泛开展技能比武,打造技能培养崇川品牌。为35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鉴定2565人,其中高级工815人;申报2018年度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重点项目建设奖补资金32.89万元。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5人/次,申报首席技师9人,申报江苏工匠3人。

三是努力夯实各类人才基础。常态化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日常晋升。有序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认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900名,4200人参加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人才结构得到优化。汇同区委组织部通过名校优生工程、公务员统一招考等形式,引进以江苏省211及全国985高校为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区、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进一步发夯实了区、街后备人才基础。

四是规范人事制度管理。严格审核相关部门和单位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工作,常态化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规范日常晋升,全年正常晋升220人。严格单位补员招录。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规定,开展事业单位补员招录,全年招录事业单位人员104人(含教育系统教师)。规范全区企业化人员薪酬管理。

(二)强化政策引导,落实惠民措施,就业创业局势向好。

一是全面拓展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升级市场信息化服务设施,线上招聘、场内服务、基层就业援助实现信息共享。全年举办各类主题招聘会100场,1736家用人单位提供30306个就业岗位,约8338人(次)进场求职应聘,发放各类就业服务宣传资料1.2万份。“人力资源直通车”全年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1场,共计355家企业设展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300多个。

二是不断深化就业援助机制。深化和巩固“三单联动”就业援助模式,继续把高校毕业生、退伍士兵、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作为就业援助工作的重点,强化政策落地,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扶助一人,解困一户”。全年帮扶667名就业困难人员、131名高校毕业生、17名退伍士兵、2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进一步畅通公益性岗位进退渠道,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机制,全年帮扶2名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到社区公益性岗位上,为103名公益岗位在岗人员落实补贴160余万元。

三是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在10个街道开展 38期面点、茶艺、月嫂等工种的技能培训班,1854人参加了参加培训,全年新增就业12300人,1800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四是持续推进创业富民。以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区政府重点工作为抓手,做实创业扶持工作,全年共帮扶 1800人成功创业,带动5800人就业。为341名失业人员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500万元,566名失业人员获得初始创业补贴 259.3万元,为 420名失业人员申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359.3万元。

(三)立足城乡一体,推进全面覆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扩面征缴社会保险。针对扩面工作任务重、空间小等矛盾,综合有效举措,全力推动扩面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扩面任务。

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提高城乡居保参保覆盖率。全年城乡居保参保缴费人数达1770人,征缴253万元;新增被征地农民270人,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5347.43万元,发放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第9次提标到位,开展第七轮退休人员体检,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

三是规范管理社保资金。认真做好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全年发放各类保障资金6267.43万元。认真开展各类社保资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通过月报送、季比对和年度全面认证三轮监管,较好地维护了社保资金发放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对在我区和其他县市区重复领取城乡居保养老待遇的人员进行追缴,确保社保资金安全、准确发放。

四是优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全年新增1295个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我区退休人员总数3.9万人,辖区退休人员总数达14万人。按照“就近体检、均衡安排”原则,开展第七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全区18153人参加体检。全区108支“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注册人数为3283人,累计服务群众达8770人,进一步深化退休人员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四)加强仲裁监察,化解劳资纠纷,服务社会稳定大局。

一是全面开展辖区普法宣传。在一、二级网格开设实务操作讲座两次,不断提升网格管理人员素质;针对企业超时加班、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等违法问题,开展送法服务进企业活动,为企业送去法律读本2000多册,一对一辅导劳动相关法律法规982人次,开展广场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材料,接受职工法律咨询1000多人/次。

二是实行劳动监察一诉全查。劳动监察实行“一诉全查”制度,全面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审核用人单位932户,涉及从业人员45612人;对辖区281家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主动监察用人单位840户,依法对38家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改正指令书。

三是全面落实“治欠保支行动计划。完善“治欠保支”考核制度,开展行业专项检查,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案件512起,涉案金额732万元,涉及人数654人。实时处理投诉举报案件198件,其中案前调解131起,立案67件,结案181件,按期结案率100%。

四是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以仲裁管理信息系统100%运行为抓手,推进仲裁案件审理全程网上运行,促进调解仲裁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全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和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接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885件,涉及职工2885人。其中,仲裁院接处1561件,涉及职工1561人,涉及标的4280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15起,涉及职工265人,均得到妥善处理,未发生群体性事件。有效的调解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清单,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注重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始终,加强对全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坚持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查。全力抓好各项制度落实,进一步做好对公开招聘、重大资金拨付使用以及各类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主要廉政风险点的排查监督,确保风险防控到位。

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参学单位,人社局及时开展主题教育动员会,突出学深悟透,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严肃认真检视问题,全面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效能。强化各项工作规范,严格作风问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人社系统作风建设,构建形成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管理局面,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推动部门形象、干部素质、工作效能整体提升。积极参加结对社区主题双访、志愿服务活动,认真做好包保路段的“三清一靓”活动。

三是夯实人社公共服务基石。积极推进人社部门“放管服”改革,优化基层平台服务质量,切实提升群众对基层服务的满意度。在全市率先对116个基层人社平台进行设备升级,扫描仪、高拍仪装配调试到位;率先在全市举办了无纸化申报办理流程培训,全区推行信息扫描入网,网络代为办理的模式,努力实现让数据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审时度势,统一认识,准确把握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虽然崇川区街居两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起步早、基础好,但近年来,就业、社保、退管、维权等方面工作量逐年加大,尽管在人员配备上不断增加,但是工作负荷依然越来越重。就业创业方面,就崇川而言,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创业创新虽呈日趋活跃态势,但相对于崇川经济发展与庞大的就业需求相比,创业活动仍然是一条明显的“短腿”,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达3%,创业项目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服务业态为主,创业创新仍处于低水平的层次。社会保障方面,基础养老金待遇依然偏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矛盾依然存在;模拟安置带来的矛盾,依然是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难以解决的问题。维权维稳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导致企业减员、拖欠工资、欠缴保险等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治欠保支压力越来越大,健全劳动关系协调体制机制任务更加繁重。

三、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崇川区人社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人才强区和民生保障两大主题,聚焦人才集聚、人事规范、创业就业、保障惠民、权益保障五大重点,继续以市区政府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高点定位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创新发展。

(一)把握创新创业新趋势,促进产业人才精准对接。一是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组织了“人力资源市场进校园”、“崇川籍高校学生看家乡”等青年人才招引服务,加大崇川引才政策宣传推介力度,省“双创”博士等各类省级人才项目申报入选数均超过2019年,为实现崇川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加大人才载体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加强校地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指导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开展进站博士招引。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支持企业、行业广泛开展技能竞赛,确保培养高技能人才500人。四是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力度。开展初、中级职称评审活动,简化职称申报评审程序,确保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的目标。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一是规范各类人事管理。积极参与机构改革,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常态化;加强企业化人员规范化管理。二是规范各类人员招录。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急需人才补员招录,以及社区邻里社工等企业化人员招考;继续配合组织部门推进名校优生工程,有效改善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三是优化各类激励机制。积极指导督促事业单位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规范社工薪酬管理。优化各类人员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有效激发单位内部活力。

(三)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就业。一是推进创业创新工作。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坚持扩大就业与提升质量并重、创业带动就业并举,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0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00人以上。二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招聘接入全市统一的公共招聘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人力资源市场每周定期招聘,有效组织就业援助、春风行动和面向重点企业、特殊人群的专场招聘活动,加大对各类求职人员的职业指导,切实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作用,积极开展网络招聘,逐步使网络招聘向区域化、标准化、全覆盖化迈进。三是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促进技能培训质量再提升;为失业群体、在岗职工和技能工人提供菜单式培训,促进培训效能提升;优化授课方式,邀约培训订单,促进培训常做常新。四是全力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将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等群体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继续深化“三色”帮扶机制,推进就业援助服务工作标准、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质量四个“精细化”。继续做好陕西汉中、留坝对口援助,实现精准就业扶贫。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公平的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做好社会保险相关工作。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好征地项目社会保障资金审核工作,规范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业务流程,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二是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统筹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省系统。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三是规范保障资金发放管理。强化基金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资金监管工作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社保资金领取月核、季查、年认证三级资格认证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网上自助查询体系,促使社保资金管理发放更加规范透明安全,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四是优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在提升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探索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新途径。强化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建设,开展“夕阳红讲堂”、“夕阳红一街一品”等系列活动,培树崇川夕阳红志愿服务典型,丰富退休人员精神生活。

(五)坚持指导与防控并举,全力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商协调机制,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探索工资集体协商新机制,培育工资集体协商群体典型。二是规范基层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公正执法能力,加强执法责任体系、执法标准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评价体系建设。实施重大劳动纠纷案件紧急报告和三方审理制度,探索复杂案件听证制度。三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深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推动全区企业调解组织建设,力争大量劳资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建设科学高效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质量体系,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高度统一。全年立案处理案件结案率98%以上,裁决案件按期结案率100%。四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落实治欠保支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机制。深化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机制,落实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加大劳资矛盾隐患排查力度,强化整体联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变“被动受理”为“主动监察”将服务寓于执法之中,有力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抓好基层队伍建设,提升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风险防控,严格检查监督。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民生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进窗口设置、办理流程、服务手段,利用人社便民服务终端,打造便捷高效的办事通道。大力推进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抓好基层队伍建设,加强人社系统人员业务培训,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平台、窗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快捷的人社公共基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