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崇川区商务局
一、今年工作总结
(一)主体指标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内外贸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重点商贸指标均排名全市前列。
1.内贸指标:1-12月完成社消零总额755.1亿元,同比增长2.8%,全市第2;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084.4亿元,同比增长15.2%,排名第2;限上零售业销售额359.2亿元,同比增长9.2%,排名第3;限上住宿业营业额8.8亿元,同比增长24.3%,排名第4;限上餐饮业营业额24.0亿元,同比增长33.6%,排名第1。
2.外贸指标:1-12月完成进出口总额782.8亿元,同比增长11.8%,总量全市第1,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排名第2。其中出口536.0亿元,增长9.1%;进口246.8亿元,同比增长18.1%。
(二)现代商贸提质增效。“三圈一群”添活力,南大街商圈,电信大楼3D显示屏首次亮相,苏宁Pro升级开业,打造消费新地标;市北商圈,龙信广场打造首个沉浸式国风市集,万豪艾美、万怡酒店项目持续推进;中央商务区商圈,举办首届微醺节、骑行节等活动,承办各类演唱会、音乐会10余场,文娱消费两开花,打造商文旅融合发展典范;环濠河周边,新有斐大酒店、三爷酒馆等精品酒店、精致餐饮初具规模,成为城市品质生活符号。项目招引增潜力,聚焦新时代消费者选择偏好,将“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作为提升区域商业魅力重要抓手,累计招引品牌首店19家、精品酒店及精致餐饮4家。新增中华老字号品牌1个,江苏省老字号品牌2个,让老字号重新焕发活力。民生项目送福利,指导50家社区申报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进一步丰富社区商业业态;推动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累计新增再生资源回收站点9个;完成学田菜市场升级改造,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幸福。
(三)消费促进蓄能加力。举办促销活动,牵头制定《2024“江海有情·崇川有请”系列促消费活动总体方案》,擦亮“燃情四季·乐享崇川”金字招牌,先后举办“商圈迎新·乐购嘉年华”“乐品生活 金秋焕新”等促消费活动十余场,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创新推出“1234计划”,开展汽车展销“四进”、绿色家电以旧换新“三进”等促消费活动60余场。发放消费礼券,发放“约惠暖冬”等各类汽车消费红包及“周周有精彩”消费助力券,推进各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累计申领补贴人数及金额均列全市第一,各类促销活动累计拉动消费超40亿。促进融合发展,发售“旅住一体”消费联卡,文娱消费两开花。
(四)对外贸易量增质优。“外引内培”齐发力,新招引培育新杰海、赛弗道、晚承等企业;帮助车家佳、华熔、太平洋3家企业获批二手车出口资质,开拓出口新赛道。“开拓市场”抢订单,组织企业参加日本纺织成衣展等境外展会,发动企业参加春秋两季广交会、参观进博会,跑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度”。“惠企政策”助发展,帮助企业获批上级资金,3家企业获批第二批江苏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占全市总数30%)。“新兴业态”添动力,鼓励企业通过阿里国际站、速卖通等跨境平台全托管、半托管业务模式打通跨境电商业务开展渠道;累计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训30场,培训跨境电商人才近千人次。“对外投资”显活力,持续跟进友拓新能源、迪捷时装、吸引力科技等重点对外投资项目,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额1079万美元。
(五)服务外包蹄疾步稳。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完成服务贸易总额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品牌创建初显成效,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服务外包领军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等市级及以上品牌;指导润东医药、苏慧信息申报2024年省技术先进型企业,大唐航运、中远海运物流、链睿信息、绿科船舶等20家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资金。
(六)安全生产稳定推进。紧盯关键节点,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大重要节假日、会议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力度、频次,把好“节前关”,绷紧“安全弦”。紧盯重点领域,聚焦餐饮燃气安全、成品油流通、大型商超消防安全等领域,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检查餐饮企业、加油站(点)、大型商超,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超4000处。联合公安分局、属地街道开展非法流动加油巡查20余次,检查非法加油车辆3辆。紧盯责任落实,汲取四川自贡“7·17”火灾等事故教训,开展商务领域“四个一”消防安全专项行动,累计组织大型商超、加油站(点)、餐饮场所、农贸市场等重点行业企业参与培训,切实加强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紧盯风险防范,针对新永兴商城“10.11”火灾事故,出台《崇川区专业市场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方案》,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专业市场消防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防范化解风险。
二、明年主要目标安排及发展思路
2025年,我局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稳增长、促消费、扩流通、稳外贸、优外包上积极作为,推动商务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其中:全区社消零总额力争同比增长5%;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一)以引培项目服务企业为抓手,进一步稳住经济运行。
抓好重点项目培育。抓好重点项目培育,力争全年实现社消零总额增幅5%左右,批发业方面,持续招引大宗贸易批发项目,力争全年招引10亿元以上批发项目3-5家;零售业方面,紧盯小米汽车、百奥汽车、顺电电器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增量5亿元;住宿业方面,紧盯万豪艾美酒店、野生动物园主题酒店等重点项目,力争一季度实现数据贡献;餐饮业方面,跟进大鲨白、锦煜餐饮等餐饮项目,力争二季度达标。抓好年度月度入库,批发业方面,力争全年月度新增入库企业110家,全年增量20亿元;零售业方面,力争月度新增入库企业30家,全年增量4亿元;住宿业方面,力争月度新增入库企业10家,全年增量4000万元;餐饮业方面,力争月度新增入库企业50家,全年增量2亿元。推进南通开放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等校园食堂纳统工作。以通农物流等专业市场为重点开展个转企工作,持续做好大个体入库工作。
(二)以区域消费中心建设为牵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建强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商圈升级,鼓励主力商家开展外立面改造、业态升级行动,硬件设施提升与供给结构优化“双管齐下”。提升消费品质,力争全年引进品牌首店10家以上,举办有影响力的首展、首秀等活动10场以上。形成品牌效应,指导龙信广场、三鲜街等积极开展品牌达标创建,打造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特色街区、美食街、绿色商场、老字号。筹办首届名厨烹饪大赛,加强宣传发动,提升赛事活动知名度。注重消费活动引领。强化“燃情四季·乐享崇川”促消费品牌引领,紧盯节假日消费热点,依托“周周有精彩”等消费券引流加持。持续推进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崇川在线”等媒体扩大活动影响力,指导文峰、京东、苏宁等销售企业推出新购补贴、以旧换新等活动,充分释放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聚焦居民品质提升。持续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更多新兴业态进社区,“业态混搭”圈出家门口的幸福。组织相关社区围绕便民服务、以旧换新、银发经济等主题举办特色活动,带来更多便捷服务和优惠。
(三)以对外贸易新兴业态为引擎,进一步加快开放步伐。
让外贸生态更优。用好线上平台,链接服务商资源、产业链资源,“给政策”更“给机会”,让政策资讯、配套服务更精准触达企业,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外贸集聚效应,持续培育外贸中心等以外贸业态为重点的楼宇、园区,进一步健全服务生态。让开放步伐更大。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德国慕尼黑体育用品展等境内外重点展会,依托展会窗口亮实力、抢订单,拓宽“朋友圈”。让电商活力更足。深入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依托纺织服装、体育用品产业带优势助力企业出海。稳步有序推进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工程,扩大实操型人才储备。
(四)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速产业转型。
聚焦品牌建设,加大惠企政策宣传普及力度,支持园区、企业创建省、市级品牌,扩大省级以上品牌保有量,围绕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区、服务贸易基地建设工作要求,在稳增长、抓项目、育主体上下功夫。加快转型升级,鼓励外包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升信息技术、船舶海工维修与设计、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拓展延伸服务和衍生服务。用好展会平台,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江苏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等展会活动,为企业展示产品、项目对接提供服务和支持,进一步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