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崇川区商务局
一、2019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指标:
1、服务业经济稳中趋升。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3亿元,增长5.7%,增幅全市第四;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企业全市第一,分别完成47家与98家;完成服务业五大行业收入41.3亿元,增幅20.1%,服务业应税销售额1363亿元,增幅17.8%,均顶格得分;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5个,累计投资6.18亿元,项目个数完成率100%,投资完成率123.6%。其中,新开工重特大项目1个。
2、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1-12月,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111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7%,超额完成序时进度目标,列全市第一;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执行额10亿美元,同比上升34.9%,其中离岸执行额上报数4.4亿美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5.36%,增长87.99%。累计服务外包企业369家,其中ITO企业269家,BPO企业16家,KPO企业82家。进出口贸易总额418.9亿元,下降10.1%,出口总额267.3亿元,下降2.7%,进口总额151.6亿元,下降20.7%,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分别较上月继续收窄1.4、1.7和1.1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
1、多措并举稳运行。商贸流通领域各类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06人次,检查企业435家,排查并完成隐患整改数482条,处理消费投诉1000余起,案件办结率100%。
2、培优育强构体系。落实全区562家企业省、市级扶持资金 4982万元。出台区级服务业发展及消费升级政策,鼓励商家加大高端商业品牌引进,导入大数据引流技术。推动南大街商圈及环濠河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南大街商圈和丁古角步行街改造升级,丁古角商业步行街入选省级高品位步行街试点街区。指导九一家纺申报认定为省级互联网平台示范企业,南通市阳光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获“省级养老服务综合养老示范基地”。获批老字号企业10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示范企业、平台经济示范企业、星级主题楼宇各1家,累计数量全市第1。
3、强化集聚促提升。强化产、学、研、政、介、金联动,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不断提升特色集聚区的吸引力。积极创建品牌,南通智慧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被认定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崇川科技园成功申报认定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获批市级星级主题楼宇累计19幢,总量全市第一。
4、主动出击引项目。苏宁苏中区域运营中心顺利签约我区;中日软件园顺利揭牌并成功举办招商推介活动,40多个日本企业及机构莅临园区考察,新增软件企业数6家,对日软件外包执行额增长1500万余元。积极应对进出口贸易下滑态势,先后签约引进中粮谷物蛋白、智舜电子、日新电器等多家进出口企业,其中,中粮谷物年内已实现3700万美金的贸易额。深入开展车联网产业调研,积极推进车联网示范应用及产业链项目导入。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分析崇川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现状,仍存在不足和瓶颈:一是转型困难。我区传统商业模式比较单一,同质化经营现象较严重,缺乏省级领军企业、新动能重点企业的有效支撑。二是增长乏力。一方面,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需求回升乏力,新消费增长点不多。另一方面,新开工服务业亿元项目中,仅一个重特大项目,新项目储备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三是企业外迁。随着城区业态布局调整,辖区低附加值企业陆续外迁,生产型进出口企业数锐减。与此同时,新增外贸企业大多体量小、成长慢,新业态发展有待提升。四是人才不足。目前,区内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流失率较高,服务外包企业普遍面临“招不来、留不住”的复杂局面。
三、2020年工作思路及规划
2020年,商务局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实现服务业质态和效益双提升。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应税销售达800亿元,在服务业应税销售中占比超50%,新增亿元楼宇3幢以上。促进消费升级,力争新导入高端商业品牌20个,社销零增幅不低于6%,创成省级名牌2个以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产业发展方面
1、发展以“智慧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型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力引进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等新业态项目。以建设智慧技术集聚区为重点,做大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管理等智慧技术服务业规模。以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车联网示范应用及产业链项目导入。
2、壮大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平台经济。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增强平台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发挥技术先导作用,鼓励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网络电商拓展线下功能,做大慕居等垂直电商规模,探索全渠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导入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对产业有吸附力,有集聚作用的专业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3、培育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商圈经济。培育体验式消费为核心的商圈经济,加快推进丁古角步行街建设,以新派天地等商圈载体为基础,发展夜经济,促进消费升级。以旅游景点、文创街区、城市商圈、商业综合体等为主要载体,导入原创潮玩、文创手作、亲子互动以及5G、VR等体验式消费模式,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4、提升以“高附加值”为目标的楼宇经济。整合载体资源,以中央商务区、工农路楼宇带等为重要载体。重点培育引进总部结算、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会计咨询、服务外包、进出口贸易等楼宇经济业态,形成高附加值业态集聚和高净值人群的集聚,提升楼宇经济贡献力。
(二)基础工作方面
一是强化市场动态监测。坚持日常监测、节日监测与应急状态监测相结合,市场监测、分析预警与应急保供相结合,利用商务部监测系统平台,建立全区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企业、重点生产资料监测系统。
二是确保行业安全稳定。协调税务、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区街联动抓好源头,着力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综合治理,及时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是加大预付卡监管力度。对全区从事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的企业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商业单用途预付卡的管理,防范预付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