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商务局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谋划
来源: 商务局 发布时间:2023-01-05 17:1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谋划

崇川区商务局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牢牢把握商贸服务业和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主线,坚持向机制要合力、向考核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全力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创新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推进外贸经济发展、重点推进跨境电商集聚区建设,实现内外贸经济良性互动、均衡发展。在区“两优一先”表彰中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全区三季度高质量大比武考核中夺得金牌、荣获红旗单位。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商贸指标进中向好:今年1-10月,完成贸易额2420亿元,占全市比重及增速综合得分为全市第一;完成社消零591.6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同比增长20 %,全市第四;完成批发业销售额1883.5亿元,同比增长20.4%,全市第三;完成零售业销售额459.4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市第四;实现餐饮业营业额67.8亿元,同比增长26.4%,全市第三;实现住宿业营业额9亿元,同比增长24.4%,全市第四;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68家,全市第四。今年以来,7项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和月度评估经济指标全部位居全市前列。其中贸易额占全市比重及增速排名稳居全市第一;社消零、批发业、零售业及餐饮业增幅排名连续8个月稳居全市前三

2.外向型经济稳中有进:今年1-10月,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96.1亿元,同比增长22.2%,完成年度目标序时111.4%,总量全市第一,占全市进出口总额21.8%。其中出口额406.7亿元,同比增长24.3%;进口额189.4亿元,同比增长18%。1-11月,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19.4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其中离岸执行额12.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3.指标预测:1-12月,预计完成贸易额3000亿元,贸易额占全市比重及增速综合得分为全市第一;完成社消零725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增幅9.5%,全市第三。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680亿元,增幅13.6%。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促进品质消费,释放经济活力举办促销活动,围绕“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南通首届“美好生活家居节” “双百惠民促销季” “老字号嘉年华”等系列区域促销活动。其中,老字号嘉年华活动得到商务部肯定,并作为成果写进部委促消费工作报告;“双百”惠民行动受到省商务厅表扬,并作为先进经验写进《江苏商务发展参考》在全省推广发展流量经济,引导企业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打造零售新风口。今年以来,南通文峰大世界进行了126场直播,文峰电器直播超57场,单次直播销售额最高超300万元,直播间访客人数超20万人,浏览量超过860万次。发展夜间经济,举办特色夜间经济活动,激活夜间消费市场。截止目前,组织开展包括“荷兰街夜市” “西洋桥集装箱夜市”在内的70余场主题活动,获得媒体网站高度关注,进一步提升崇川夜经济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是壮大流通主体,提升流通效能加强政策惠企,依托扶持政策鼓励与支持企业新增入库上规模、引优育强建品牌,今年以来累计帮助376家企业争取区级以上服务业引导资金2038万元。打造品质街区,研究出台南大街·丁古角步行街业态布局提升规划,指导申报主体加快省级高品位步行街区建设,同步鼓励企业引进高端商业品牌,推动街区业态更新调整,今年以来街区新增香奈儿、积家、卡地亚等国际高端品牌12个,极大提升了街区零售品质度。培育优质品牌指导有斐大酒店、精华制药、百年永泰仁、白猫、文峰饭店、更俗剧院6家企业申报南通市老字号。目前,全区共有中华老字号1家(老天宝银楼),省级老字号4家,市级老字号7家,总量全市第二。发展绿色流通,加强行业节能降耗宣传,制定大型商超领域能耗双控工作方案,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发展。同时指导金鹰圆融购物中心、大润发北大街店申报创建国家级绿色商场。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绿色商场3家,省级绿色商场2家,总量全市第一。提升农贸载体,推动新西洋桥、濠东、新城、城市之光等4家菜市场升级改造,提升菜市场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做优省级“为民办实事”工程

三是创优外贸生态,发展数字贸易深化贸促惠企服务,利用出口信保、展会扶持等惠企政策,鼓励和引导外贸产业转型升级,截止目前累计向上争取省市商务发展专项扶持资金2763万元,惠及企业超350家;利用广交会、进博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今年进博会期间组织411家企业、1867位专业观众参会,促成意向成交额1.07亿元,总量全市第一。为通富微电、中远船务、川崎等重点企业办理外国人来华邀请函服务超1000人次,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创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坚持在产业集聚、品牌培育、功能配套等方面持续推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加快基地企业出口产品提档升级步伐。目前基地内体育用品企业出口产值达33.1亿元,同比增长66.2%;拥有自主品牌321个,境外商标超250个、自主知识产权超100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家,产学研基地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促进跨境电商资源集聚发展;打造优质跨境电商生态,招引江苏省首批公共海外仓正远物流企业,建成全市首个跨境电商集货仓;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育,举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崇川区体育用品主题峰会等各类培训、论坛及峰会活动50多场,培育一批优质电商标杆企业和优秀跨境电商人才。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新建南通市跨境电商选品展示中心,推动我区跨境电商出口额全市第一。今年以来,铁人、大生、润邦、赛晖、富美、金秋6家外贸企业获批“2020-2022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南通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崇川产业园获评省市两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南通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四是强化安全治理,提升安全水平推进商务领域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制定领导分片挂钩安全督查机制,压实监管责任;与全区300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签订安全告知承诺书,编印《崇川区餐饮场所安全一览图》,印发《南通市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餐饮燃气安全操作规程,持续推进全区餐饮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安装率达99%。加快加油站安全监管智能化建设,推动全区52家加油站完成“江苏加油安全”APP安装使用,实现实时动态监管。组织全区46家农贸市场开展安全培训和消防灭火演练,组织22家专业市场开展消防技能大比武。突出以“企业自查、街道普查、区级复查”的安全生产三级复查复核检查机制,累计检查企业2873家次,排查整治隐患3685条。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防疫职责,我局牵头做好生活物资保障组和境外企业疫情防控2个组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做好社会防控组、企业防控组等9个组疫情防控工作。围绕防疫工作,局内组建多个巡查小组,分片包干对商务领域各行业各企业开展明察暗访,重点对全区20家大型商超、12家加油站、79家对外投资合作备案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多轮指导、督查,督促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全员疫情防控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项举措。同时,在扬州疫情期间,累计为9家商超59辆卡车办理民生保供企业疫情期间行驶通行证,有力保障了全区生活物资供应能力。

五是加强油品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开展非法流动加油专项整治。联合执法部门对157辆疑似非法流动加油车辆进行暂扣处理,立案查处或移交线索79辆,取缔7处非法固定加油点,刑事打击处理41人,行政机关拟罚款101.9万元,查处汽油30余吨、柴油15.13吨。积极宣传整治行动,全区张贴500份彩印放大版《关于依法打击非法流动加油行为的通告》,悬挂整治标语160余条,在各类媒体上宣传报道30余次。积极推进典型案例查处和宣传,其中潘某某从事非法流动加油致车辆燃烧一案成为全省首例开庭的危险作业罪案件,对从事非法流动加油人员起到了警示和震慑作用。加强预付式消费纠纷处理,加大对全区从事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的法人企业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商业单用途预付卡管理,防范预付资金风险,同步加大消费纠纷调解力度,妥善化解消费矛盾。截止目前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885起,办结率100%,为消费者追回预付款33.8万元,有力规范了预付卡市场秩序,较好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好大型商超文明长效管理,根据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点位测评标准》,对区内20家大型商场超市实行定期重点巡回检查,集中整治商超领域残疾人停车位占用及非机动车停放不规范等问题,完成大润发任港店、八仙城、港闸店母婴室改造。同步制作发放各类商超文明指示牌,推动商超文明有序经营。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清廉商务。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来抓,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加强廉政教育,开展党员冬训活动、廉政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廉政教育走深走实;推进作风建设,本着“以人为本,制度管人”的原则,制定《崇川区商务局内部管理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今年以来,局机关党总支荣获崇川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获企业、市民赠予锦旗3枚

二、存在的问题

1.高位增长后劲不足。内外贸规模基数大,增幅相对较弱,且商业质态、规模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略显不足。

2.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从内贸看,汽车销售行业占我区限上零售业比重较高,占比超45%;从外贸看,机电和纺织服装两大行业占我区进出口比重高达62.3%,行业依存度较高。在市场上出现波动的情况下,部分行业经济运行将受到很大冲击。比如,受国外疫情影响,今年下半年汽车销售行业芯片供应紧张,行业销售增幅由5月34%跌至10月10.6%,影响我区社消零指标的平稳增长。

3.人员力量储备不足。商务条线工作人少事杂,重点工作需要进一步聚焦,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22年工作谋划

1.形势与目标

2021年全区商务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内外贸易经济总量保持高位增长,创下历史新高,“稳”的基础在持续巩固。然“进”的基础尚不牢靠,“进中有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从内贸看,零售与批发行业受金属行业控票、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以及石油批发经营权放开等不利因素影响,市场效应将逐步显现;从外贸看,受国外疫情影响,国外贸易转移订单陡增,但短期订单和一次性订单较多,且行业较为集中。因此,随着一次性因素逐步消减,外贸进出口增长将逐步放缓至合理区间。基于内外贸易形势分析,2022年,力争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80亿元。

2.思路与举措

2022年,我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全区商贸流通和开放型经济重点领域,以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化及外部贸易数字化为目标,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注重机制建设补短板、特色领域锻长板、基础安全筑底板,不断改善和集聚发展动能,加快构建与主城区相适应的现代商务体系,持续提升主城区商贸流通首位度、外向经济品质度及为民服务满意度,推动商务领域主体经济指标站稳全市第一方阵,为全区“提升首位度、全省争进位,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崇川”注入更强动能、争做更大贡献!

是擦亮第一夜经济品牌。发展夜间经济,以夜经济实施方案落实为抓手,放大“夜崇川·欢乐嗨”品牌效应,围绕夜购潮货、夜享文娱、夜品佳肴、夜游崇川、夜习科普、夜健体魄等专题,优化提升中南魔方、荷兰街、唐闸古镇、南通森林动物园等夜市专场,打造夜间消费中心,激活夜间消费市场,提升和扩大崇川夜经济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是锻造第一品质商圈。结合“十四五”规划,加强政策引领,引导以南大街、北大街、中南CBD、五龙汇为主的“四大”核心商圈错位发展,推动形成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相补充、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相协调、服务市场与贸易市场相适应的商业格局,充分释放商圈的规模效应与品质效应。重点打造南大街商圈,以片区开发改造为契机,力争通过优化业态空间布局、推动业态结构调整,引入国际顶级一线品牌,放大“首店”经济,将南大街商圈打造成全市高端轻奢集聚地、品质消费集聚区,进一步彰显通城商贸品质度与首位度。

是打造第一促销矩阵。发挥主城区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全年计划举办“汽车家电惠民双百行动”“老字号嘉年华”“当燃南通”直播带货、“惠聚南通双十二购物节”四大主题促销活动,持续稳定消费预期、扩大轻奢消费,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消费加速增长,全面繁荣我区各类消费市场,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推动经济指标数据平稳增长。

是建成第一品位街区。加快南大街·丁古角步行街建设,创成全市第一条省级高品位步行示范街。同步精心培育唐闸古镇商业街区、万达五水里、星光耀、圆融堤调等4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力争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在全区培育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优秀、管理完善的省、市两级品质街区。

五是稳住外贸第一方阵加速长城电子、日新电器、高乐博等一批新落户企业培育。用好“苏贸贷”“通贸贷”、出口信保等金融保险政策。推动省级体育用品出口基地入列国家队,力争培育形成国家、省、市、区级出口转型升级基地梯队。发挥链接供应链、动感服饰等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建成全省首个跨境电商选品展示中心。招引雨果网、正远物流等国内知名跨境电商服务商落户,加速跨境产业支撑要素向崇川集聚发展。发挥南通外贸中心跨境电商全产业链优势、可可空间跨境企业集聚优势和天安数码城中国电子商会企业孵化优势,打造区级跨境电商特色园区、省(市)级跨境电商标杆园区。确保外贸总量保第一,跨境电商领跑全市。

在聚力做好“五个一”建设的同时,同步抓好农贸载体提升、新冠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监管、成品油市场监管、预付卡消费监管等商务领域各项常态化工作,持续创优市场环境,推动商务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做更大贡献!

2021年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及2022年目标安排表

指标

计量

单位

2021年目标

2021年全年预计

2022年目标安排

绝对值

增幅

(%)

绝对值

增幅

(%)

绝对值

增幅

(%)

1.地区生产总值增幅

%

——

7以上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25以上

——





3.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

——

4以上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

8以上

725

9.5

770

6.2

5.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595以上

——

680

13.6

680

持平

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亿美元

2.4以上

——





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7以上



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

56



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GDP增长同步



10.城镇登记失业率

%

3以内



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完成市下达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