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谋划
崇川区商务局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商务局深入推进“四圈两群”建设、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持续推动跨境电商集聚转型,实现内外贸经济稳步发展。
一、2023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重点指标稳中有升。实现社消零同比增长8.4%,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0.8%,增幅均高于全省全市;租赁商务业、居民服务、修理营收增速及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幅4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批发、零售、住宿、餐饮4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消费促进提质扩容。围绕“燃情四季·乐享崇川”主题,先后策划开展了“逛崇川·嗨新年”“燃情盛夏·乐享崇川”消费季、金秋汽车促消费等系列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2500万元,拉动消费超6亿元。作为全省主会场,承办2023年“苏新消费·夏夜生活”暨“惠聚南通·美好生活”夏季购物节启动仪式,活动成效得到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
(三)现代商贸提质增效。推进“四圈两群”建设,南大街商圈丁古角北广场、钟楼地下广场出入口、“三巷”等工程改造相继完工,首个1000平米户外裸眼3D大屏项目落户电信大楼;市北商圈市外会员倍增计划成效明显,山姆会员突破10万,龙信广场开业运营;中央商务区商圈成功筹办10余场全国性文体活动,星光耀广场更名南通复悦里重装开业;环濠河周边的濠河时尚、新有斐等酒店完成提档升级,金鳌坊、桂花岛等精致餐饮完成装修并运营。累计创成1条省级示范步行街、5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累计招引品牌首店超100家,培育国家级绿色商场5家、老字号企业13家。指导16家社区申报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成立南通市首家家政+养老服务驿站;建成3家社区食堂;推动易家桥菜市场实现多元化经营、星光域菜市场完成改造并开业运营。
(四)外贸外包稳中提质。组织423家次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40余场境内外重点展会,国际贸易圈不断扩大;指导10家外贸企业获评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8家)与跨境电商知名品牌(2家);培育省级公共海外仓企业3家、市级公共海外仓企业1家,数量全市领先;累计举办各类跨境主题活动50余场,参加企业超1000家次;天安数码城新星跨境电商产业园建成开园,初步形成以南通外贸中心为核心,以天安数码城、Cocospace南通创新空间为拓展区的跨境电商集聚发展格局。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16%;海隆软件获评省技术先进型企业。今年以来,累计为630家企业争取扶持资金4768.87万元。
二、存在问题短板
(一)经济运行压力凸显。一是库内企业整体质态不优。主要体现在头部企业体量占比高,腰部企业支撑不足,中小型企业发展滞缓。二是新增单位虽然数量多,但体量偏小,带动作用较弱。三是批零项目招引尚未取得明显成效,项目落地达产率较低。
(二)高端商贸仍需增强。高端商贸招引成效还不够明显,精品酒店、精致餐饮项目的引培目前还处于本土孵化阶段,还未拿到“米其林”“黑珍珠”等精致餐饮品牌的开城资格;在新招引的首店品牌中,缺乏如美国开市客、德国奥乐齐等类型的大型零售业态。
(三)安全监管面广量大。商务安全涉及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加油站(船)、农贸市场、餐饮经营单位,面广量大。特别是餐饮场所动态变化快、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普遍不高,行业监管难度较大。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商务局长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增长、促消费、扩流通、稳外贸、优外包上积极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商务经济体系,推动商务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是聚力项目招引,增强发展动能。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将瞄准关键领域,持续壮大“头部”企业体量,不断优化贸易增长结构。聚焦商贸流通,力争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全市领先,其中体量超50亿元批发企业力争突破1家,主动对接统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力争新增一批大个体单位入库;新招引一批品牌首店、精致餐饮及精品酒店项目。聚焦服务外包,瞄准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培育1-2家省技术先进型企业或省服务贸易重点企业。聚焦对外贸易,指导园区利用辖区楼宇等载体资源,力争落地一批总部型外贸项目。
二是聚力数据组织,稳定指标运行。力争社消零总额增长保持全市第一方阵。精准目标定位,统筹各项考核指标,明确月度、季度、全年的具体增幅,科学安排各板块目标任务。运行调度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指标、重点片区,压实属地责任,确保指标如期达序。深挖发展增量,鼓励企业上台阶、上规模,壮大“腰部”企业及“头部”企业数量,改善贸易增长结构,加大新增入库企业摸排;加力大批零项目引培,推进“个转企”“产转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是聚力现代商贸,提升流通效能。成立崇川区商圈联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实施现代商贸业繁荣发展为抓手,拓展商圈“党建+”服务,持续增强消费活力及商业吸附力,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消费中心。推进“三圈一群”建设,实施载体形象、业态品质双提升工程,加强特色街区培育,引进区域首店、城市中心店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独立门店,持续增强高端商贸供给,打造特色商圈、精品酒店、精致餐饮集群;增强消费促进,持续深化“燃情四季·乐享崇川”系列活动,稳住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家居等大宗产品消费,同时大力发展户外经济,加强首发、首展、首秀等商贸资源引培,擦亮“夜崇川·欢乐嗨”品牌,全力提升市场消费活力。丰富社区商业,推动零售、住餐、洗浴服务等行业连锁业态进社区,畅通社区商业微循环;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开设社区食堂,全年建设、改造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质效与服务功能。
四是聚力形态质态,扩大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以落实“四个一”服务为抓手,落实重点外贸企业“一企一策”,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国际展会,抢抓RCEP政策机遇,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市场。增强外贸基地能级,加强供应链链主企业引培,强化“外贸帮”平台应用,加快外贸报关代理、海运物流、独立站运营等全链条服务商整合,推动纺织服装、智能装备、体育用品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标提效,逐步形产业鲜明、出口拉动效应显著外贸产业集群。壮大外贸新兴业态,推广“南通外贸中心”经验,培育更多的外贸楼宇、园区;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让更多传统外贸企业“触网升级”、扩量提质;启动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千人孵化工程,健全公共海外仓网络,持续创优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发挥南通外贸中心、可可空间和天安数码城等载体优势,集聚壮大和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跨境电商标杆园区。
五是聚力载体平台,做大服务外包。加强品牌建设,健全研发设计、工业互联、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项目储备培育库,扩大省级服贸企业品牌保有量。打造服贸基地,推动船舶海工设计及维修省级服务贸易基地数字化赋能、创新发展;探索创建检验检测类省级服务贸易基地;指导中科科技园争创省级服务贸易基地,力争园区新入库一批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类优质服务外包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推动离岸贸易创新发展,持续做大离岸外包体量;发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及重点服务贸易基地的引领作用,推动各类要素集聚、企业集中、产业集成发展,力争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再创新高。
六是聚力要素保障,创优发展生态。抓住市场主体这一关键因子,加快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繁荣发展生态。加强规划引领,发挥好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引导作用,优化高阶服务资源配置,进一步健全现代商务经济体系。加大政策研究,加强政策前瞻性谋划,完善政策供给体系,提升政策供给的精准性与政策导向的实效性。加力贸促惠企,继续办好商贸领域各类区域性、国际性展览展销活动,助力企业扩大高端商贸交际圈。狠抓队伍建设,坚持以考促管,争先创优,不断提升能力水平、锤炼精准、务实、细致的过硬作风,激发比作风、比效能、比干劲的干事创业动力,争做时代闯将,争当紫琅干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崇川新实践贡献商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