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完成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11个,服务业重大项目8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中国电子东部智谷、高乐博智能装备、大地汽车电子、融创长江未来城。预计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产业外资1.26亿美元,占实际到账的43%,预计在全市高质量考核排名前三。
(二)重点工作举措
一是聚焦重大项目,建机制、抓统筹。优化重大项目决策机制,突出项目可行性预评审,就投资方资金实力、市场前景、产出效益、节能减排、资源匹配等因素进行评估,综合评估通过后提交区级层面决策,提升了决策效率。组织召开重大产业项目研判会7次、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6次,京源环保、狼王智能食品设备、哲华电子、思瑞科技等19个项目通过会议讨论,其中签约12个,摘牌2个,开工3个,其他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研究制定《崇川区2021年招商引资暨项目建设考核办法》,坚持以重特大项目招引为龙头,以考核促落实。印发招商简报,定期通报各招商责任主体工作开展情况,强化对全区招商工作统筹协调与指导。
二是聚焦主导产业,重研究,促招引。与戴德梁行、仲量联行等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对我区“2345”产业进行研究,为精准招商锁定方向。编制上海产业招商地图、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地图,绘制产业招商图谱,锁定招商目标企业。每期招商简报围绕一个主导产业主题,将各地招商引资政策、经验、潜在项目等提供给全区招商人员学习参考。新签约项目中,符合我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占比超80%,产业契合度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三是聚焦专题招商,抓精准、求实效。今年以来,围绕信创、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产业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成功举办“凝心聚力,蓄能前行”跨江招商推荐会、杭州楼宇招商推介会、“数字引领、智通未来”长三角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各类主题活动18场。认真筛选在手在谈的世界500强、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等拟投资合作的重大项目,由区领导带队,赴上海、苏南、广东、北京等地洽谈推进项目,拜访重要客商。共开展小分队招商150余次,储备有效项目信息200多个。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龙头引领型项目少。新招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中真正具有产业龙头引领型的项目还没有,实际投资2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园区的主导产业链还不够完整,产业集聚度和上下游带动效应还偏弱。
2.承载产业发展的资源紧缺。项目承载所需的土地资源的增量、存量空间非常有限。目前全区实际可用工业土地不足千亩。现有楼宇载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贡献度不高。
3.项目落地速度偏慢。今年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过会的16个实质性推进项目,受控规调整、杆线迁移等原因影响,目前仅有2个项目实现开工。
4.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全区各板块招商队伍力量参差不齐,具有3年以上招商经验的专职招商人员仅占三分之一。
三、2022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举措
2022年我区将围绕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鼓劲加压,强力攻坚,既要招引顶天立地的重特大项目,又要招引铺天盖地的各类楼宇类项目,全年新招引各类产业项目不少于2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15个,实际到账外资不少于4.5亿美元。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健全招商队伍建设
落实招商主体责任。由区投促局牵头负责全区招商工作的组织、推进、考核、督查。落实好三大产业园区和各街道招商的主体责任,根据不同的招商定位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调优配强招商队伍,选派“两懂两会”型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
完善优化驻点招商。完善全区驻外招商网络体系,出台《崇川区政府驻外直属招商分局工作方案》,区级层面成立4个直属驻外招商分局,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开展驻点招商,各分局暂设3人,明确相应的考核目标、奖惩措施。同时成立区级驻外招商督查组,对全区驻外招商分局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实行督查。
提升招商队伍能力。统筹全区招商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区专业招商人员培训,主要邀请咨询机构、行业协会、职能部门、招商精英等开展产业知识、扶持政策、谈判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各板块根据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有针对性开展主导产业链研究。崇川经济开发区重点研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车联网产业,港闸经济开发区重点研究智能装备产业,市北高新区重点研究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生命健康等产业。绘制主导产业图谱,锁定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实现精准招商。
2.提升招商精细化管理水平
明确项目招引方向。围绕招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人才集聚高、产出效益好”项目的原则,重点瞄准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优质外资项目上攻坚突破。进一步明确招引目标,即招引6个方面的项目:“2345”产业中,符合市项目建设考核标准的重特大项目、高成长性科创项目、高端人才类项目、开放型外资产业项目、税源总部型楼宇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围绕目标,摸清家底,充分挖掘、用好用足现有存量资源,对招商项目的资源匹配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项目匹配相应载体。实行全区资源共享,支持优质项目跨区域落地,调动招商积极性。
坚持“走出去”招商。瞄准北上广深重点区域,全力推进“走出去”常态化招商。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主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必须专职招商、各园区必须明确驻点招商区域、各板块必须加强招商人员管理,制定内部招商人员管理办法等“四个必须”招商工作要求。
强化招引项目过程管理。出台《崇川区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招商引资过程管理,建立项目全流程推进机制,形成从项目洽谈、研判、签约、注册、落地等环节,实行分类分层、权责对等、扁平高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
3.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
注重委托招商。借助已落户的毕马威、戴德梁行、普华永道、仲量联行等,加强与“五行四所”、行业协会等机构深入对接,点对点拜访与我区产业契合度较高的会员企业,进一步扩大合作实效。强化资本招商。充分发挥现有16支基金的作用,与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运用资本招商的力量加快项目集聚。坚持以商引商。最成熟、成功率最高的招引方式,建立与区内规上企业定期沟通机制,在服务企业发展、帮助解决难题过程中,引导其引荐上下游企业来区投资。深化主题招商。统筹安排好全区重点招商活动,确保每年上下半年各举办一次全区性的主题招商推介活动。同时根据各产业情况,开展专题精准招商,确保月月都有招商活动。拓展平台招商。充分利用好现有信创产业园、同济科技园等载体平台,发挥园区运营主体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联合招商,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方向,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论坛活动,不断挖掘产业关联企业,提升园区入驻率、贡献度。
4.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区领导挂钩招商推进机制。制定出台《区领导挂钩联系街道(园区)“双招双引”工作方案》,明确区领导要在提供项目信息线索、“走出去”开展项目研判考察、推动项目签约注册、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等方面督促、指导、帮助各板块开展“双招双引”工作。
优化重大项目快速决策机制。出台《崇川区项目招引决策议事规则》,坚持分类决策、分级负责原则,对不需要土地资源、不需要区级资金扶持且在区级政策范围内的项目,由各板块根据相关程序自行研究决策;对需要土地资源、需要区级资金扶持、超过政策上限的项目,及时召开项目研判会和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进行研判决策,加快项目落地速度。
完善“双招双引”考核机制。利用好考核这一指挥棒,出台了《2022年崇川区“双招双引”考核办法(试行)》,实行“月评估、季查评、年考核”的考核推进机制,根据各板块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考核,园区组围绕市考、区考重特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科创项目、人才项目等进行考核,街道组重点围绕楼宇类项目、科创项目、人才项目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营造出全区凝心聚力抓招商、全力以赴攻项目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