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投资促进局
2022年区投促局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谋划
来源: 崇川区投资促进局 发布时间:2023-01-05 17:16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崇川区投促局紧紧围绕“双招双引突破年”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双招双引”和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克服困难,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全区“双招双引”工作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一、完成情况

1.项目签约数量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全区共签约注册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9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个;科创项目163个(其中新增待认定19个),楼宇项目200个,人才项目56个;预计全年签约注册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超42个、总投资410亿元,招引科创项目200个、人才项目60个、楼宇项目220个。

2.项目质量层次显著提高。已认定的重大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20亿元以上项目5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二季度签约的总投资120亿元通富微电先进封测基地项目,实现了我区在超百亿元重特大项目招引方面的突破;总投资20亿元的金昱新材料项目和总投资5.12亿元的易实精密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项目,均由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

3.项目业态构成更加丰富。已认定的重大项目中,服务业方面既有万豪艾美五星级酒店、万怡四星级酒店等一批高端酒店项目,又有中铁四局功能型总部、中林物资功能型总部、阳光现代智慧建筑总部、怡亚通华东区域总部等一批央企、国企总部项目,还有森迪文旅、南光澳门中心、龙信广场文创休闲街区等一批文旅商业项目。工业方面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汽车电子、在线新经济等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manner咖啡供应链总部项目将打造南通首家以咖啡为主题的融合工业旅游的开放式体验工厂。

4.外资项目质态持续提升。1-10月实际使用外资上报数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序时完成率88.9%;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8亿美元,完成市考目标,同比增长18%;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完成率在全市10县市区中排名第三,其中产业外资占比100%,较去年提升57个百分点。今年签约的泰科电子项目为我区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世界500强外资制造业项目。

5.各类招商活动有序开展。前三季度,共开展视频签约活动12场,开展崇川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推介会、2022年南通市崇川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等主题推介活动9场,开展全区双招双引解读会、服务业招商专题培训会等专题培训会6场,同时开展了南通(苏南)投资促进月、北京投资促进周活动等20余场主题招商活动,洽谈储备了137个有效项目。

二、创新举措及特色亮点

1.全力以赴营造“双招双引”浓厚氛围。聚焦过程掌控,通过“周通报、月评估、季查评”的模式,每周定期通报各招商责任主体外出招商情况及签约注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每月对招商实绩进行月度评估,季度对百日竞赛成效进行查评总结,对竞赛全流程进行直观的把控,及时发现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各招商主体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必须赶超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三季度我区举办“双招双引”百日竞赛活动以来,各部门、各板块层层统一思想,个个落实责任,人人参与招商。四季度,全区掀起新一轮“双招双引”冲刺热潮,双招双引的氛围越来越浓,签约和开工项目进展势头看好。

2.凝聚合力推动产业链招商走深走实。立足我区产业基础,突出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产业细分链条,深入分析上、中、下游关联产业、产品及相关企业,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产业定位和招引对象,梳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为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上下游企业优势项目和高端人才,提供精准科学的参考依据。坚持“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围绕产业链发展、突出龙头牵引,谋划一批好项目;聚焦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一批大项目;立足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发展迈上新台阶。

3.优化配置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区级层面在全区选调了12名骨干组建了北京、上海、深圳、苏州4个直属招商分局,主攻央企综合型总部和功能型总部、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领域的重特大和专精特新型项目。三大园区和文峰街道,学田街道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建立驻外招商联络处,所有驻外联络处配备不少于3名的专职招商人员,驻外开展常态化、精准化招商工作,全区常驻重点城市招商人员共46人占总体招商人员比例超1/3。同时,三大园区在内部招商人员的管理上根据各自产业定位,设立不同的产业招商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产业开展深入研究,定向招引。

三、存在问题

一是招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落地的速度还不够快,部分项目从洽谈、评估、决策所有时间较长,园区未能及时准确的上报项目信息,部门联动推进效应还有待提升。二是招引成效不够明显。龙头引领项目少,全区虽然落户了一批企业,但是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引领型项目还不多,园区的主导产业链还不够完整,产业集聚度和上下游带动效应还偏弱。三是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全区各板块招商队伍力量参差不齐,具有3年以上招商经验的专职招商人员只有44人,仅占39%,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通外语交际的招商人才,大部分人员未有出国招商的经历。

四、2023年工作谋划

2023年,我局将坚持更高水平开放,充分把握当前发展大势,抓住国际资本、产业和技术转移契机,力争全年外资到账4.5亿美元,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2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为完成上述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善于借势,抓牢招商引资黄金机遇

一是把握“红利”集聚优势。南通作为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集聚“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北沿江高铁、通州湾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通道、通苏嘉甬高铁等重点基建工程陆续开工让南通和作为主城区的崇川日渐成为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的“强磁场”,我们将充分把握这些发展红利,将发展的红利转变为招引的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招商引资。二是抢抓产业发展趋势。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动力电池的需求的提升,各大汽车企业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爆发期。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上重要一环,零部件产业的崛起来势凶猛,国内外业内“大厂”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从近期落户我区的易实精密、泰科电子等项目以及正在洽谈的岳众汽车等汽车配套产业链项目来看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窥一斑可知全豹,伴随着中美博弈、欧洲能源危机、中国制造2035等机遇,未来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会迎来爆发式发展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深度研究产业发展路径、聚焦六大战略新兴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为我区更高效地承接上海、深圳、苏南等地产业资源打牢基础。三是紧握空间发展态势。一直以来受限于主城区土地空间,特别是可用工业土地不多,很多大项目,好项目与我们失之交臂,随着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实施,未来三年将腾退、提升优质工业用地5.49万亩;通过划定“三区三线”,城镇开发边界内面积扩大到210.23万亩,崇开、港开、市北三大园区的可用土地空间将陆续打开,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预留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未来三年制造业发展空间充足,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态势,进一步坚定招引重特大项目的底气和决心,将优势资源向投资规模大的龙头引领型倾斜,做到资源合理匹配。

(二)外引内拓,做实内外资并举文章

一是紧盯存量项目。从今年市认定的项目来看,有70%的项目是通过以商招商落户我区,可以看出,以商引商已经成为我区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招商方式之一。与其他招商方式相比,以商引商直接投入少、项目信息获取精准、项目引入成功率高。我们将更加注重以商引商,聚焦通富微电、越亚半导体等龙头型科技企业,深入摸排产业链、供应链上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合作企业、优质项目,政企合作做好招引“文章”,有效提高招引成功率。同时重点排摸十三五期间落地外资项目,密切跟踪未出资外资项目,积极与企业对接,争取资金应到尽到,快到速到。二是聚焦新增项目。各板块围绕各自特色产业,加强与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商会等机构合作,委托、招聘相关海外人员,努力构建全球性招商网络,广泛挖掘项目信息。明年我们还要加大境外招商频度,将境外招商作为突破利用外资的主战场,区级层面设立驻日招商工作专班,充分利用新设驻日招商机构,加强在日宣传推介和招商信息捕捉,重点围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高端产业,及时掌握与我区产业契合的日资企业布局意向,促进更多日资项目集聚,打造对日招商“桥头堡”。三大园区积极探索对日招商路径,根据实际需要派驻专人或聘请招商专员或大使的方式开展招商,重点以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为主攻点,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三是探索招引新模式。借助市北宝月湖科创金融集聚区设立契机,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重点引进天使基金、PE基金、VC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建设以私募股权基金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深度推进基金招商从被动等项目投资向主动投资项目引入转变,利用专业投资机构自身的生态圈优势,将被投企业与生态圈内科技资源进行精准对接,推荐更多的高成长性潜在独角兽企业落户我区,特别是在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招引方面要取得突破,进一步打通外资到账瓶颈;借鉴中铁四局项目成功经验,探索协同县(市、区)招商模式,积极对接周边县(市、区)大型制造业项目,立足我区完善的生活配套优势,积极打造我区研发设计、软件信息、区域总部等现代服务业基地。

(三)求真务实,做细协调统筹文章

一是优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优化项目准入评估管理,提升部门联动快速研判项目能力,各部门要在项目洽谈阶段提前深度介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科学评判,在项目审批、控规调整、安全评估、环保评估、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及时决策项目可行性,统筹协调落地载体、项目选址、资源配置等问题加快项目对接;实行项目星级推进机制,按照项目的规模、成熟度、推进难度等分级分类推进项目落地速度。二是不断调优考核办法。加强与市级考核办法的衔接配合,以重特大项目和外资项目为导向,突出对重大内外资项目招引的考核,提高考核比重;加强考核招商引资的质量,对引进央企、名企、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等对加快我区发展有积极影响的项目,适当提升加分权重,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全面加强对各招商主体的动态管理,每周、每月对各招商主体在项目信息、签约、注册项目等绩效方面进行通报;每季度召开点评会,对各板块进行绩效考核排名打分;年度根据板块绩效评优评先。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记功并在全区营商环境发展大会上进行表彰。对招商成绩优异的,建议区委优先提拔使用,对不合格的招商人员及时调离招商队伍。

(四)苦练内功,做好精准服务文章

一是招商队伍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招聘专业招商人员充实现有招商队伍,2023年继续确保每季度开展1次智能产业、资本招商、楼宇招商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招商人员项目信息收集能力,提高项目信息研判、跟踪、洽谈水平;注重在一线锻造招商队伍,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培养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招商规律、精通项目谈判的专业化招商人才队伍。加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招商人才,高标准建设专业化对日招商和服务团队,加大对日招商人才的配备和培养力度,适时储备一批懂日语、会招商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二是产业研究紧跟时势。紧跟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时势,加强加深产业研究,聚焦区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围绕全区招商引资重点方向,认真学习研究产业知识和相关政策,做好招引项目上下游资源的分析梳理,编制重点区域招商地图、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形成项目发展建议书和招商具体方案,从行业变化中觅得新机,找准产业缺口,为全区招商队伍加紧对接相关企业,吸引更多有影响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并做好“保驾护航”。三是精准服务把握时效。深化CSO首席服务员制度,对落地项目全面部署实施“一企一策、一企一方案、一企一专班”的“三个一”工作机制,通过走访区内重点骨干企业,了解企业所想,挖掘潜在投资,定制个性化政策和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快速高效响应企业反馈,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推动企业与园区同频率、共成长,实现存量企业“老树发新芽”,推动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和意见

建议通过招聘或者选聘的方式组建一支具有留学背景和外语特长的专业外资招引“特攻队”,重点围绕高端外资制造业项目进行招引,进一步突破外资到账速度较慢的瓶颈,打通境外招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