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港镇街道2022年重点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如下:
一、2022年重点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天生港镇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聚力四个年’、提升首位度、全省争进位,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崇川”目标,以“三大百日竞赛”和“三大百日冲刺”为抓手,靶向发力、重点突破,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一)聚焦固本强基,着力增强党建活力。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建质效。发挥区域化大党建平台优势,成立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联盟,链接三大电厂、天生港消防救援站、长航公安等成员单位,推动各类资源加速向社区集聚。全面落实“通通”体系建设要求,组建网格党支部48个,邻里党小组101个,功能型党组织16个,有机嵌入社区“大党委”服务网络。建立“天生红管家”红色物业党建联盟,创建“天生红运”党工共建品牌,深入推进新业态群体党建,打造龙湖“双报到·通通在”、龙潭“红管家·通通优”、国庆“红网格·通通建”“三通”示范点位,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启动“天生我才”街村居党员干部赋能工程,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今年以来提拔干部6人、平调18人。讲好天生故事,发出天生强音。记录天生防疫故事,结合天生人防疫工作常态,微信公众号策划“记·疫”专栏65篇,文章累计阅读量超40万。全年累计发表中央级媒体28篇,省级以上媒体344篇,学习强国16篇。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开展“崇德爱心”托管班登上人民网,司机驿站投入使用、“蓝领加油站”助企服务刊载新华日报,隆兴菜市场保供和五星村花式采样车分别登上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头条。强化执纪问效,锻造优良作风。建立健全纪工委牵头、各条线自查、“群众观察员”参与的监督体系,今年以来党纪政务立案处理10人,评定负面“奖项”11个,办理案件8件,街道工作人员队伍作风面貌得到显著改观。
(二)聚焦项目建设,着力促进经济发展。全力营造招商氛围。按照“街道统筹、分级负责、全员招商”新思路,健全“招商突击队+专业人才组+村社区条线+乡贤名士群”的“1+1+19+N”工作机制,压实部门村居招商责任,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持续优化招商模式。聘请“招商大使”8名,成立人大代表招商联络站,强化招商人员技能、政策培训,网罗辖区一切资源,加大招商力度。今年,已认定楼宇项目10.25个,科创项目3个。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区委“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成立助企纾困专班,设立专属网格长,帮助19家企业申报留通补贴,40家企业申报奖补资金,审核233家复工复产材料。
(三)聚焦城市管理,着力提升生活品质。搬迁扫尾扎实推进。每天召开拆迁推进工作例会,主要领导亲自参会、靠前指挥,今年以来,扫尾工程中天生湾片区剩余6户已全部签约;沿江路北果园路东侧地块(天电北)搬迁工程民居年初红线内剩余12户已签约11户;沿江景观带提升新开工程共有民居10户、非居5户,目前已签约民居6户,非居4户。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建立村居生态环保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每日对污染重点点位、河道开展巡查,累计发现交办问题51件,均已实现闭环处置。围绕大气治理,重点做好工地扬尘、秸秆禁烧等工作,完成山华机械废气深度治理项目,超额完成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工作。扎实开展扬尘整治“654”专项行动,巡查渣土车400余次,处理扬尘类案件38起,处罚金额约20万元。围绕水环境治理,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推进6条黑臭水体整改,做好长江岸线巡查及垃圾清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环境信访问题30余件。文明长效精细管理。以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十项机制为抓手,不断提升管理实效,在区多轮考核排名中始终保持前列,高标准完成国测、省测考核。全年驱赶流动摊点4000余次,清理店外堆放800余处,累计清除乱张贴1500余处,全年拆除违建82处,总面积约3602.3平方米;龙湖佳苑社区作为安置房小区管理样板累计接待各类参观调研20余次;“非接触式”执法深入探索,大生路文明示范路打造成效领跑全区,数字城管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四)聚焦平安建设,着力夯实稳定基础。建优建强“两个中心”。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中心一体化融合运行,探索“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今年以来接待省、市、区各级参观调研17批次,受到上级领导高度肯定;指挥中心处置工单1471件,工单满意率全区领先;网格主动发现上报各类事件9440件,通燧社区网格巡查发现重要价值信息,获崇川区首个“一事一奖、一案一奖”专项奖励1000元。守牢守住安全底线。建立健全“日巡查、周例会、半月‘回头看’、月度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党政领导带头开展安全生产宣讲11场次,受众近4000人次,发放五进宣传折页3200份,《安全生产标准化可视化管理图册》520本;开展共计两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企业508家次,发现隐患1625条,已全部完成整改;重点开展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城镇燃气使用安全等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大生路39家沿街餐饮店“瓶改管”“气改电”工程,共发现大小隐患问题621条,已全部完成整改。街道立足“全灾情、大应急”目标,制定街道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预案26个,村(社区)突发事件处置方案12个,并个性化编制《天生港镇街道转移安置预案》,今年以来开展各类防灾救灾演练和应急救援演练7场,街道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人员力量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值班值守等情况获得区委主要领导认可。做深做实法治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作用,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全年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63起,调解成功率100%,街道信访矛盾化解位列全区第一方阵。龙湖佳苑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通燧社区“法律明白人”张祖发被推荐为全省“百佳法律明白人”候选人。
(五)聚焦安民惠民,着力推动民生改善。提升保障水平。今年以来,共向57003人次特殊人群补贴补助692.61万元。积极落实对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全面提升街村(居)两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对1100余名退役军人和涉军人员落实培训、帮扶、就业、咨询、优抚等精准服务。积极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力扩大各种保障制度覆盖面。圆满完成芦泾花苑安置房分配,实现百姓安居梦。完成八一村、龙湖佳苑社区庭医生工作室建设,为辖区群众提供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服务。盘活集体资产。紧扣“资产盘活年”工作要求,全面对8个村373个集体资产租赁项目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34个并及时整改到位,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完成1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111个村民小组、20个股份制小组,共计1470.3万元组级分配和股份分红,参与分配人员同比增加1868人,进一步扩大农民分红覆盖,助力缩小城乡差距,共享改革红利。抓实疫情防控。街道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快速妥善处置龙庭景苑、隆兴佳园和中集能源封控管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街道自身特点,优化一办十三组指挥体系、明确应急处置十大专班、制定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值班表、建立天生港镇街道来崇返崇货车全流程管理工作机制,并不断优化大货车、船闸等关口的防疫管控工作,建立崇川区首个司机驿站、船民驿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服务好司机和船民。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市外来崇返崇、重点轨迹人员13205人,累计在管人员10526人,集中隔离554人,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1703人,严格健康监测117人,自我健康监测1279人,7天5检1153人,5天4检44人,4天4检3381人,3天3检65人,3天2检2230人。当前,集中隔离32人,居家隔离20人,7天健康监测54人,4天4检87人。同时,继续做好苏通、华能两个电厂涉外码头疫情防控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停靠船舶53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产业基础薄弱,人员编制先天不足,招商力量明显欠缺,优质项目招引落地不多;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够高,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压力依然较大,网格化、邻里建设亮点不够突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品牌打造,在党建引领上实现更大实效。深化党建品牌建立。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书记项目为依托,各村居至少打造1个特色亮点党建品牌,形成村村有特色、居居有品牌,推动街道“天生红·12矩阵”建设持续深化。以“天生红运”品牌打造推动党工共建连点成线,做实做细“两新”党建,擦亮“天生红”党建品牌。融合推进“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集中走访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天生红·益聚工坊”社会组织党建集群。强化宣传阵地打造。发布崇川区沿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天生港站)文明实践地图,整合百年天生文化各类资源,以“张謇在天生”“慈善双雄在天生”等故事为原型,打造具有百年天生文化底蕴的特色标识体系;深入挖掘身边典型,力争成功申报更多“崇川好人”“南通好人”“最美人物”,持续擦亮“情暖天生”慈善底色;全面打响“天天向上”青年理论宣讲品牌,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讲好天生故事。优化作风机制建设。探索能上能下机制,优化干部梯队建设,在双招双引、搬迁信访等急难险重工作领域识别干部、重用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作风建设提升年”要求,常态化开展日常作风检查、工作效能督查,以颁发“五防止”负面奖项倒逼作风提升、责任落实、工作提效。
(二)转型赋能,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围绕项目招引。积极承接上海、苏南资源“溢出”,加大市、区、港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扶持政策宣传力度,锁定“行业100强”“专精特新”等目标企业,多维度引进制造、科技、服务等产业项目,力争明年新增楼宇项目12个、招引落户科创项目5个、工业项目2个,人才项目1个。围绕服务企业。针对辖区重点企业,建立街道班子领导挂钩服务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围绕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招商人员能力建设,做实做强经济招商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招商人才队伍,提高项目招引及企业服务能力。
(三)建管并重,在城市品质上实现更大提升。扎实推进搬迁安置。进一步优化搬迁扫尾会议制度和决策机制,以一户一会商工作机制加大对沿江景观带工程新开及天电北扫尾工程的推进力度,力争扫尾项目有较大进展,并超前谋划白龙湖1号地块预安置工作。全力争取将群众诉求强烈、生活环境恶劣的地块纳入2023年城建计划并全力加快拆迁推进工作。不断优化文明长效管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以龙湖佳苑为试点,建立健全网格化工作体系、构筑文化宣传阵地、完善议事协商机制,打造全市城管系统执法力量进小区示范点;做好新交付小区(芦泾花苑)前期物业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抓好人车分流、违章装修管控,长效管理、雨污混排管控等工作,力争再打造一个安置房示范小区;加快智慧城管实施进度,拓展“非接触”式执法应用领域,升级打造天生路示范路,力争在全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天生经验。精准实施污染防治。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推行河长制入校园、入企业、入社区等共治活动,完成2023年度幸福河道建设;持续加强大气污染管控巡查,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推动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环保责任,切实做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四)精准惠民,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更大力度。加大惠民力度、打响慈善品牌。加大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惠民资金投入力度,建设1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1家街道级困境儿童之家,实现各村居困境儿童之家全覆盖;残疾人之家招引专业第三方入驻管理,争创星级残疾人之家;确保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力争将之打造成为全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名片,做响做深“情暖天生·益路有我”品牌。营造浓厚氛围,打造拥军标杆。做好立功送喜和“光荣之家”牌匾颁发,为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免费体检、短期疗养和医疗费报销等政策服务,打造“10分钟社区拥军服务圈”,为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免费体检、短期疗养和医疗费报销等政策服务。加强阵地建设、解决民生实事。通过“有事好商量”“啄木鸟”等平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展“邻里+”议事联盟,探索建立以融合邻里单位、社会组织、邻里骨干等多元共治力量组成的议事联盟,提升邻里之间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助推小区治理难题、堵点的解决。
(五)深度融合,在治理水平上实现更大提高。构建智慧治理体系。系统构建天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完成街道“智慧大脑”建设,开发创新应用场景,做强“数据共享、联动指挥、预警预判、行政问效”核心功能,为辖区社会治理新模式提质增效。打造网格治理品牌。用好龙湖佳苑社区“网格+邻聚力”、龙潭村“网格+智慧治理”、国庆村网格党建、通燧社区“网格+渔法相约”等网格品牌,按照“一网格一特色”的思路,结合各村(社区)实际需求,进一步挖掘工作亮点、打造优质网格品牌,推进网格邻里融合建设。夯实法治文化阵地。以阵地为基础,将“邻聚力 共享家”党建品牌融入法治元素,利用“有事好商量”议事平台,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代表的作用,力争将“邻聚力议事汇”援法议事室打造成全省援法议事范例,做优做强援法议事品牌。贯彻落实“八五”普法具体工作要求,全面升级辖区各村居法治文化阵地,争取再创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六)常抓不懈,在平安建设上实现更大稳定。慎始如终做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20条措施,制定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守土尽责做好安全生产。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以龙潭工业园为试点,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电子档案、搭建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乡镇工业园区信息化监管模式落地;以新闸村为试点,推动厂中厂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德鑫数控、海特玛斯特等企业作为培育对象,着力打造安全生产企业样板。对公共场所、自建房、老旧电器线路、电气设备、违章搭建、“三合一”场所、液化气瓶违规使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实行清单管理、闭环销号。苦干实干做好信访维稳。持续发挥领导包案作用,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动态,严格落实化解稳控责任,采取积极灵活多变的有效措施坚决将相关重点人员和群体吸附在当地,确保不发生赴省进京越级访和重大集访事件。以谈促稳、以谈促解,通过信访联席会议优化方案,进一步加快信访积案的化解,力争初信初访案件100%化解,确保“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化解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