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崇川区2021年度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及2022年度工作计划
来源: 崇川区卫健委 发布时间:2021-12-31 15:32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崇川区卫健委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持续提升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一)严防死守,守牢疫情防控“安全岛”。组织体系常态化运转。坚持“外防输入”“人物同防”,紧盯重点人员、场所、环节,牵头排查重点地区来崇返崇人员数据,做到每日见底、一个不漏,“点对点”闭环管理,有效管控8万余人。实行隔离点街道副科职干部专班驻点制。试点推广“无疫小区”建设,夯实基层疫情防控网底。应急体系高效化响应。坚持平战结合,应急时迅速激活体系,与病毒赛跑,“扁平化”运作指挥体系,快速处置突发事件10余次,高效应对扬州等地疫情。处置能力实战化提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组建应急处置队伍,经常性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组织区级实战演练、全员核酸压力测试。通过“新建实验室+购买服务”,快速提升全区核酸日检测能力,时刻做好“打赢一场一定规模聚集性疫情”的准备。

(二)全力以赴,构筑群体免疫“防护墙”。快速组建新冠疫苗接种体系,6天内建设两个方舱集中接种点,专车接送、整建制推进,日接种能力达3万针次,接种模式受央媒“新闻联播”栏目报道。后期按需调整,化整为零,增设临时接种点,方便群众接种。全方位、不间断宣传,提高居民接种意愿。全年已接种216万剂次,接种量居全市前列,基本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三)高点定位,谋划事业发展“新蓝图”。高规格谋划“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大专科、小综合、有特色”发展方向,着力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计划异地迁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利用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构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医工作室)三级医疗卫生体系,达到“慢病不出门、小病在社区、大病有渠道、公卫有保障”目的。

(四)强基固本,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基础再夯实。狼山、秦灶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布点1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强文峰等4家中心领导班子,补充100名医务人员,优化绩效考核办法,软硬件显著增强。与南通卫生高职学校开启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双向共赢。服务再提升。为2.47万名妇女“两癌”筛查、6.08万名老年人健康体检,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打造省示范托育机构2家,形成“1+N”本土托育品牌,受国家、省、市领导多次调研肯定。合作再深化。与上海九院、通大附院等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共建口腔等专科联盟10个,建成全民健康中心1家。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委将紧扣“一区五城”发展目标,慎终如始,毫不松懈抓疫情防控,瞄定目标,奋力实现崇川卫健新蓝图,真抓实干,以更快的速度抢抓发展新机遇,打造全省一流的卫生体系。

(一)瞄准重点狠抓疫情防控。借鉴上海、北京等城市防疫经验,在人员摸排、隔离管控、健康监测上出实招、求实效。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管控好中高风险地区来崇人员,针对境外人员做好定点隔离监管。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四方”责任,夯实社区和单位管控。优化应急指挥体系,做好应急预案,确保能够顺利处置各项应急情况。攻坚疫苗接种。针对疫苗接种第三针、3-11周岁人群等接种任务,灵活调整临时接种点,通过“大数据、铁脚板”进行全方位宣传发动,提高老年群体、流动人口接种的主动性,切实提高接种率。加强培训演练,提升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能力,2022年上半年建成区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基地,全面提升180项应急处置能力。

(二)瞄准难点提档机构布局。分开建制市中西医结合(口腔)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迎接国家绩效考核,适时启动异地迁建;市口腔医院打造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门诊联盟,多点协作,拓展服务半径,形成“一院多点”格局。狼山中心完成土地征收、划拨等前期工作,秦灶中心完成综合楼及相关辅助设施建设,唐闸新中心投入使用,提升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水平。

(三)瞄准焦点优化体制机制。实施“崇川名医”“人才强基”工程,建立与省内高校定向委培、特岗招聘等补员办法,招引215名人员;探索编外人员薪酬管理、入编办法,提高基层卫生队伍质量;制定业务能力提升办法,设立专项资金,紧盯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需求,开展医联体专科合作,促进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双提升。优化绩效考核办法,提高运营效益。探索中心主任年薪制,强化各单位自主考核权,奖优罚劣,促进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四)瞄准热点做实民生服务。实施托育服务示范工程,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1+N”模式普惠托育基础上继续挖掘0-3岁婴幼儿普惠托育新亮点,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健康惠民暖心工程,高标准落实23价肺炎疫苗接种、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等民生项目,持续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体现政府暖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