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卫生健康工作顺利完成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的平滑过渡,坚持补短板、还欠账、强根基,克服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重困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坚守“优”的信念不动摇。凝聚发展共识,工作重心从公卫向基本医疗和公卫并重转变。启动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争取医保等政策倾斜,基本医疗紧盯门急诊号次,今年来同比提升29.54%;基本公卫着重家医签约,签约率提升至92.5%。
二是坚定“高”的水准不降低。资源布局卓有优化。唐闸、秦灶新中心投入运营,狼山新中心进场施工,观音山中心确定建设规模,文峰中心选定新址。医疗能力稳步提升。各基层中心开设专家门诊19个,新增市级特色科室10家,招聘医务人员99名。
三是坚持“实”的服务不懈怠。为老年人、妇幼等重点群体提供两癌筛查、水痘疫苗接种等服务,受益48万余人次。创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建成国家、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3家。全市首创国企与民企混改联合举办托育机构新模式,数量已达10家。
2024年,我们将以“做强‘两个龙头’,做优社区中心,做实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布棋局,优化医卫体系。加快推进市口腔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两院分设。口腔医院创建三级乙等专科医院,启动二期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突出内涵发展,建设区级检验检测中心、体检中心。强化基层硬件建设,完成文峰中心新址装修改造、狼山中心主体封顶,观音山中心实质性施工,实现环境提档升级。
(二)强引擎,聚焦机制活力。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尝试高级职称聘用管理、编外人员薪酬管理等新制度,提高人员积极性。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落实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拉开差距、奖优罚劣,全面调动基层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基层造血能力。
(三)育特色,擦亮惠民品牌。策应全市基层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口腔医院打造正畸正颌、舒适化、数字化口腔诊疗等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肛肠科、前列腺、内分泌等特色专科。与通大附院等三级医院开展深度协作,推动医联体纵深发展。社区中心重点培育中医、康复、常见病诊治等专科,达到“一中心一特色”错位发展目标,满足群众多样化诊疗需求。
(四)搭舞台,集聚卫生人才。深入实施“崇川名医”“人才强基工程”,不断优化区级卫生人员队伍。实施一次挂网、长期有效、及时组织的模式,招引高层次人才。补充社区临床、影像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名。有序推进社区专科人才培养,选派人员赴上级医院交流培训,邀请市级专家下沉带教,为中心发展积蓄人才能量。
(五)重民生,提高服务温度。整合医疗卫生与托育服务资源,探索实施“医育结合”新模式,提升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整体水平。大力推广“点单式签约”“个性化签约”,主动深入街道、社区,解决多元化的健康需求。高质量延续居民建档、慢病管理、预防保健等基础服务,高效率推进“两癌”筛查、疫苗接种、窝沟封闭等民生实事,高标准创新医防融合、家庭病床等重点项目,落实惠民实效。
(六)赋智能,推进全域联动。探索“互联网+卫生监管”新模式,深入推进医疗美容、口腔诊疗机构在线监管,开发放射诊疗机构辐射剂量在线监测平台。统筹全区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建设区级健康信息平台,医养结合、慢病随访等公卫服务和医疗门诊有效利用数据,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