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田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铆定“高点定位谋发展,争先进位扛红旗”的总目标,聚焦“五个年”行动,培育双招双引增长极,打好旧城更新主动仗,形成长效管理新机制,筑牢防疫安全防火墙,不断提升群众的高品质幸福生活指数,全力以赴在现代化新赛程中跑出好成绩,跃上新台阶。
一、2022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稳增长,抓招引,经济工作持续向好。经济指标持续拉升。1-10月完成新增规上企业15家;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1月完成9.78亿元,同比增长28%。1-10月固定资产投资8.4亿,完成序时进度126%。固定资产投资、规上服务业重点行业营收、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等指标完成较好,累计新增规上企业15家。楼宇运营有力推进。建立街道领导楼宇包保责任制,形成“一楼一团队”、“一楼一档一专班”的楼宇服务模式,形成领导挂帅、社工、网格员、物管跟进的1+3楼宇走访新格局。新增楼宇市场主体152家,新增使用办公面积1.2万㎡,楼宇去化率13.7%,楼宇纳税总额3.3亿元。招引并举再迎突破。完成南通海韵工贸有限公司、南通申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两个电商平台项目,合计完成0.1个区考重特大。累计完成科创项目6个、楼宇项目12个,完成楼宇项目认定5个;完成懿朵智慧声谷(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李奇)区紫琅英才项目认定;累计申报海外人才19人、市江海英才计划1人、省双创计划3人,水务集团的丁炜博士成功入选双创博士。完成江苏云萨科技有限公司实际到账外资400万美金,实现重大产业外资项目零的突破。江苏奥威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认定为瞪羚企业。
(二)重改造,抓创建,城市品质持续焕新。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4个小区、119幢居民楼、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工程改造进入收尾阶段,11月底前全部竣工。启动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前期工作,深入一线提前做好群众动员。教育路和学田北路“最美回家路改造”改造进度过半,百姓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品质生活提升逐步深化。出台《金鑫苑业委会成员民主选举办法》,成立新一届业委会,推动金鑫苑成立物业服务社,自治管理模式在全区推广,相关做法被写入区委全会报告、被新华日报报道。落地26处垃圾分类设施,建成天龙逸园等5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三定一督”垃圾四分类工作有力推进。长效管理整治常抓不懈。先行先试推进执法与管理力量下沉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学田菜市场及周边错时延时管理,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停车混乱、环境脏乱、流动摊贩等老大难问题。联合多方力量,强力推进东八幢20多年、大学生公寓10多年的“顽疾”违章拆除,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人。
(三)防疫情,保稳定,民生保障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及时准确核查公安下发的大数据信息10万余条,管控各类人员9千余人,先后派出37名街道工作人员脱产驻医学隔离观察点开展工作,合理设置便民核酸点,有序开展常态化便民核酸采样、全员核酸及区域巡检;持续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三进一筛查”工作,为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条件,60周岁以上老年人首针接种率位于全区前列。社会治理一体化。建立健全“五级四层”网格信息共享机制,推动网格行政管理与邻里自治深度融合,确定“一核引领、一心联动、一网覆盖、一邻多元”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将网格化管理、12345、智慧城管、视频监控等系统现有数据共享,提高办理、督办、反馈效率。迎接省内外工作组观摩指导16余次,展现了学田现代化治理的良好形象。民生建设精细化。完成“省级示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阵地建设,开展儿童关爱系列活动30余场。在区民政局指导下,联合金鹰圆融店、利群广场工农路店、学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16家企业及沿街店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联合体”,为辖区8300余名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便捷服务,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
二、存在不足
学田人虽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打破“辖区小、资源少、人数少”困局,工作难中求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一些制约学田发展的困难急需解决。(一)三大百日冲刺任务完成还需努力。市考、区考重特大项目进展较慢,没有大的突破。楼宇项目入库数距离全年指标还有3个的差距。辖区几家公司应税销售增幅不大,在工业百日冲刺提速扩量中提升不够明显。(二)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推进缓慢。工作方法简单、协调沟通不畅、办事效率拖拉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还需厚植为民情怀,转变态度,积极对接。(三)核酸检测点位管理还需加强。主要体现在制度落实打折扣,如采样对象不能保持2米距离、点位开放小程序热力图不能及时更新、入口不查验两码等等,反映出部分街居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上的思想松懈,标准降低。(四)长效管理不够长效。出店经营、乱堆放、垃圾桶未盖满溢、垃圾成堆、飞线充电等等问题被反复通报,恒基花苑通报后未及时整改又被再次通报,街道整体长效管理处于较低水准。
三、2023年度重点工作筹划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以工作实绩检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效,努力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更大份量。
(一)创新为核,驱动经济扩容升级。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坚持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其他经济工作相结合,把发展势头较好的科技公司作为储备力量,有序推进高企申报、专利申请等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产能。以天龙逸园为载体,邀请南通信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打造省级众创空间。继续协助南通科院支点大学生创业中心申报国家级支点创业中心。全力提升经济质态。依托“最美回家路”、荷兰街、圆融商圈及地铁开通,同步筹划好“激情暖冬·乐享崇川”“夜崇川·欢乐嗨”消费季活动,打造集“网红打卡地-百姓集市点-高端消费区”为一体的“经济金三角”,扩大经济圈带动片区消费,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全力保持平稳运行。找准目标,突出重点,紧盯优势指标,确保不下滑;紧盯重点指标,确保得高分;紧盯薄弱指标,确保多得分。超前谋划新增四上企业指标,争取实现开门红。重点关注奥吉物流、奥远船舶两家物流企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拉升数据。依靠老小区改造及辖区相关高校的设备投入,继续稳固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优势。
(二)项目为王,促进楼宇提质增优。因地制宜,因楼施策,以同质化招引为方向,助力主题楼宇打造。招商引资持续升温。发挥驻苏州招商局的作用,重点瞄准市外高企、有创业意向的行业领军人才,采取登门拜访、邀请考察、推介活动等多种形式,
力争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好的优质企业,实现科创项目、人才项目双突破。完成苏州高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明年市外高企转入及月底新增工作。项目建设持续加速。针对目前在手在谈的路崇博士零功耗无线传感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庄福振博士驾驶行为分析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优质项目,加大与项目落户意向方的沟通力度,力争早日达到项目落地标准。挖掘500万以上重点文化投资项目,对接中视昊天投资方,寻求项目突破。紧盯苏州苏恒及南京易安联两个项目落地,力争明年完成月度新增。楼宇经济持续升级。动态、全面掌握现有楼宇企业入驻情况,整合存量楼宇资源,发挥自主性,瞄准金融项目、专业机构、信息科技等主导产业,挖掘资源信息、项目统筹、资源载体等方面的优势,畅通对外沟通渠道,实现资源联动,通过产业链招商、外出招商、上门服务招商等方式,推动能级提升,促进新动能引育,提升招商实效,促进楼宇“蝶变”。
(三)改造为要,助力城市面貌焕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工作的不懈动力,重点抓好老城更新这一民生工程,让城市焕新与百姓舒心并进。紧扣“快”字抓建设。2023年是街道大规模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收官之年,一如既往地抓好棕榈园、金鑫苑、南川园片区100幢居民楼、327个单元老旧小区改造和学紫路、学田路、南川园南北路三条“最美回家路”打造。发挥攻坚党支部堡垒作用,落实改造“三项机制”,从源头优化施工方案,将群众矛盾化解在一线,增强居民对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参与感和满意度。紧扣“优”字抓品质。以贯穿南川园新村的南川园一河、南川园二河、猴儿港河为景观轴,重点打造沿河景观带,让“水岸南川园”成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靓丽名片。同步推进南川园新村、蔷薇园业主委员会换届,提升业委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确保老小区改造完成之际即是老小区落实长效管理之时。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推进41个垃圾分类设施“三定一督”撤桶并点;
与2023年老小区改造同步设计、同步施工16个垃圾分类设施,力争年底垃圾分类设施小区覆盖率达90%以上。紧扣“严”字抓安全。推进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餐饮燃气安全、电动自行车安全、九小场所安全、综合楼宇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的力度。积极治理重复信访件,区分不同的情况逐案研究,通过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来降低重复件的占比,重点推进蒋志峰案件的化解工作。
(四)惠民为本,推进治理高效便捷。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化都市的重要标志,不断拓宽区域治理现代化“智能眼”,畅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米”。突出区域化治理。以“大数据”为支撑,以“网格化”为基点,用“铁脚板”织密“服务网”,通过拓展智能小应用,助力街道大平安,让服务更智慧,让居民更幸福。加快推进“网格机器人”软件使用,开启指挥中心信息处置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新模式。建立“日关注、周例会、月研判”工作机制,对“12345”工单中难点、痛点等问题进行会办、督办,提升满意率。突出优质化保障。精心打造三个阵地。打造退役军人“荣耀之家”,按照“五有两高”的目标,与辖区企业共同谋划阵地布局,建设融“军味”“家味”于一体的“戎耀之家”,为退役军人搭建集思想教育、政策宣传、交流沟通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整合现有设施和资源,配备2名医保服务专兼职工作人员,开设医保服务窗口,提升医保服务便捷性、可及性;同步设置便民服务药店,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也可享受质优价廉的国家集采药品。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链,打造“社区+”养老乐龄生活圈,就近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便捷服务,解决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中资源利用率低和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常态化防控。落实落细工作指令,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户、到人、到重点场所。及时更新疫情防控信息,通过显示屏、微信群、小喇叭等方式,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参与疫情防控。严密摸排,按照“数据不过夜”的工作要求,认真核实公安大数据,确保人员管控及时到位。规范便民核酸检测点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