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应急管理局
对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03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崇川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8-29 15:08 累计次数: 字体:[ ]

所属会议: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建议

提出者

张鹏

建议

编号

第031号

标题

关于进一步完善救灾防汛体制的建议

建议

内容

在地震、洪涝、干旱、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面前,作为应急管理部门要立足最不利情况、着眼最恶劣气候、防范最极端事件,以最快速准确的预警、最全面的应急预案、最及时的应急救援队伍、最佳的协调配合,层层压实责任,把防汛防台各项工作抓早抓细抓到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资源下沉,保障基层防灾减灾人力、物资和制度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得到持续巩固和强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短板

主体责任职能落实不到位。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抓总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个别部门和街道对防汛工作认识不足,统一指挥缺失、应急响应滞后、防范组织不力,部门间协调不顺畅,信息报送不及时,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科技支撑和队伍能力明显不足。个别部门和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和救灾抢险机械设备严重短缺,应急物资储备不充分、管理不规范,高新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还比较少,容易贻误最佳救灾时机,救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薄弱。乡村防汛救灾工作普遍存在责任不清、应急队伍不健全、临灾预警不准、避险措施不实、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且部分群众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不足,在突发灾害面前容易手足无措。

二、相关建议

健全完善应急防控体系。加快推进应急防控标准化建设,压实主体责任,科学建立暴雨、台风、内涝等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落实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队伍管理制度等风险防范措施,全力构建结构合理、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处置有力的应急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定期组织对城市内涝、渔业安全、建筑工地、消防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着力加强河道防洪治理和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补齐防洪短板和薄弱环节,高质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强化防汛救灾能力建设。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干部交流等方式,快速提升干部职工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充分认识到纸上推演与实战之间的差距,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队伍拉练;加大新媒体传播及防汛救灾知识宣传,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大日常监管督查力度。加大对各领域、各行业防汛防台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倒逼责任细化实化到各领域、各行业、各环节,真正做到以督促改、以改提效。

承办

单位

主办

区应急管理局

协办


答复

日期

2023-8-28  

答复

内容

张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救灾防汛体制的建议》(第031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救灾防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接到提案后高度重视,落实了承办科室和具体承办人,及时与农水局会商研判,对“完善救灾防汛体制”的具体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办理。我们认为,该建议对于提升全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机构改革来,应急管理局(区减灾办)紧贴我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建强救援队伍、夯实物资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有力保障了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完善体制机制。区减灾办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和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成立并调整区减灾委员会和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建立健全军地协同联动、物资储备使用管理联动、自然灾害灾情会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区级联席会议、汛前排查检查等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市气象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气象、雨情、水情变化,推送、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确保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截止目前,区减灾办共印发或转发16份气象灾害提示单。今年7月7日,如皋地区受强降水影响导致内涝严重,根据市防办统一调度要求,我局迅速调度区绿舟应急救援队5人和排涝装备前往抢险救援工作。7月17日,区域指挥中心反映中南桃园路、海韵路有大量积水,我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街道民兵排水。7月20日,幸福家苑、越江新村因强降雨,小区大量积水,我局迅速调度蓝天、绿舟应急救援队携带装备前往排涝。严格落实“4+N”风险研判和灾情会商机制,7月27日,应急管理局(区减灾办)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自然灾害联席会议暨5号台风杜苏芮台风防范应对工作会商会议,目前共组织各类会商研判6次,有效推动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会同区农水局制订《崇川区建立气象预警响应视频调度机制》,按规定落实各涉灾部门集中班办公,在区域指挥中心多次调度各街道(园区)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同时,汛前区减灾办督促各街道(开发区)、相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老旧房屋、独居孤寡老人、易灾地,积水点等进行排查摸底,指导相关企业落实安全度汛措施,确保在接到灾害预警信息提示后,能迅速督促指导相关街道(开发区)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健全预案体系。根据《南通市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印发〈乡镇(街道)应急预案体系建议构架(1+13+X+Y)〉等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开展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先后牵头组织修订了地震、突发地质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自然灾害救助等自然灾害类专项预案,会同农水局修订防汛抗旱、防台风应急预案,指导各部门、各街道(开发区)、村(社区)修订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形成预案体系。据统计,全区共修订街道层级应急预案301个,村(社区)层级应急预案164个,医院应急预案79个,学校应急预案1030个,基本形成了1+13+X+Y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构架。全区各企业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并录入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通过应急演练熟悉、检验、完善预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三、夯实物资储备。两区合并后,我局首次向区发改委提出储备应急救灾物资,报区政府批复后投入100万余元购置帐篷、水泵、发电机、折叠床等抢险救灾物资25种12836件。今年,我局又提议发改委增储50万元的帐篷、移动照明等应急救灾物资。积极构建区、街道(园区)、村(社区 )三级应急物资储备架构,指导4 个沿江街道和村(社区)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室)建设,目前天生港镇街道已建成350平物资库。区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能落实物资储备,区农水局储备编织袋2.5万条、防汛块石6492吨、铁丝80公斤、移动泵车2台;区市政局储备发电机组10台、排水泵20台、吊车23辆、清运卡车25辆等装备;2021年4月份,区应急管理局动用专项资金购买应急抢险物资(抽水泵等)发放给15个街道和崇开各1台,全力提升防汛抢险和应急救援物资保障能力。同时区减灾办已协调沿江企业(中远海运、川崎)储备大功率拖轮3艘,在此基础上,我局又与南通润良商业有限公司(北大街大润发)、第三毛巾厂签订储备合作协议和安博力户外用品等生产企业签订储备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储备渠道,提升储备效能。

四、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队伍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防汛抢险救援力量体系。(一)消防救援队伍: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14支380人(国家队7支、政府专职队7支),具备区内任何地点1小时机动集结380人投入重大险情应急处置能力;(二)民兵救援队伍:区人武部民兵连(2 个连)共240人,紧急抽调80人预备突击队,共320人区级民兵力量,各街道(园区)民兵抢险救援队400人,同时对接联系预备役团随时做好防汛救援工作。(三)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市政落实防汛排涝应急防队30人、树木倒伏清理应急队230人;(四)社会救援队伍:我区现有社会救援队伍4支180人,分别为南通蓝天救援队75人、崇川区绿舟应急救援队65人崇川区永兴重装10人,崇川区防汛应急抢险队(江苏云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30人,防台期间随时可以调度使用。幸福街道也以退伍军人和党员为主体组建“鸿雁”应急救援队。(五)机关青年突击队:面对汛期多变的形势,拟由区机关党工委负责牵头,组织成立60人左右,以机关干部为主的崇川区“防汛防台”机关青年突击队,进一步加强崇川区防汛抢险突击救援力量。(六)灾害信息员队伍:落实全区灾害信息员AB角,构建覆盖区、街道(园区)、村(社区)3级灾害信息员队伍体系共384人,确保灾害发生后各级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能够及时到岗到位,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准确报送灾情信息,妥善应对自然灾害。6月29日,组织全区灾害信息员共388人参加防汛防台业务。先后组队参加2022年、2023年全市应急救援队伍职业技能竞赛,着力提升防汛抢险队伍的实战水平。

五、强化防灾宣教。抓住“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六月安全宣传月”“国际减灾日”等有利时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五进”宣传活动。在部分村(社区)打造一批防灾减灾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以科普游园(馆)为依托,面向居民提供自救互救技能培训、VR模拟灾害体验、应急逃生演练等体验服务,不断提高公众的防灾避险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谣言能力。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目前全区已创建1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数质量全市第一,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5月12日,在五洲国际广场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暨家庭应急救援包发放仪式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全区共开展防灾减灾日各类宣传培训160余场次,发送公益短信3412条,集中开放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科普教育场馆14家,发放家庭应急包300个,排查整改各类隐患563条,共计覆盖群众4.6余人。今年省厅将向各街道(园区)配发卫星电话。区减灾办将在16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组织发放家庭应急救援包,上半年在高店、鲍家桥和中心村社区完成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从2023年到2025年,通过3年时间在全区村(社区)中扎实开展综合减灾安全社区达标创建活动,全面促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取得新提升。

六、开展普查调查。根据国家、省、市普查办的相关要求,区普查办积极统筹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2020年11月,区政府印发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召开部署动员会,多次组织业务培训,历经2年多时间经过开展清查、调查、普查、质检等环节确保普查数据真实有效。据统计,应急管理部门已完成承灾体、减灾能力、历史灾害调查,共采集数据3901条并录入普查系统。农水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局、住建局也按照各自条线要求完成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录入。目前,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一张图”已完成部署,通过组织开展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我区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全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保障全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同时,2022年底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宣传作品征集评比活动中,区普查办选送的宣传作品《平凡着的伟大》获全国普查优秀宣传作品二等奖。2023年4月,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4月刊)发表《简谈第一次全国综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目前 ,崇川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技术报告初稿已完成。

感谢您对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及时改进。                         

南通市崇川区应急管理局

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