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应急管理局以安全生产大检查为抓手,突出“三项集中治理”,狠抓“四项举措”的落实,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实现三年专项整治任务目标为工作主线,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重点时段、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有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
安全生产方面:
(一)齐抓共管,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学习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全区安委会(消委会)全体(扩大)会议,区各级党政领导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二是压实监管责任。优化调整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将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区人大、政协不定期对各板块、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督导,区纪委监委实行“嵌入式”纪检监督。三是落实主体责任。细化企业主体责任20条重点事项清单、80条责任清单,推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记实”、企业班组3个5分钟安全交接会制度、经验交流等活动,选树全市先进企业7家。
(二)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全区查改问题隐患2万余条,先后成立6个综合督导检查组,开展工作督查。二是落实“四项举措”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梳理出69项具体任务并分工,选树中集能源等4家企业为落实“四项举措” 典型企业。三是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百日攻坚。梳理12个重点行业领域、93条检查内容,全区查改问题隐患万余条,各条线梳理出19条重大隐患,实行区领导包干制。四是全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印发《崇川区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应知应会手册》。五是扎实抓好安全服务机构监管。更新《崇川区安全服务机构组织清单》,聘请专家对3家评价机构的评价报告开展全覆盖复查。
(三)强化统筹,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一是深入开展深化提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区查改1.5万余条,整改销号市区挂牌督办重大隐患30个,省、市督导考核组反馈交办问题隐患均已整改销号并闭环管理。《崇川区关于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意见》明确的42项重点工作已完成。二是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出租厂房专项整治。共检查工业园区承租单位500余家,排查整治问题隐患数千条,形成《崇川区工业园区出租厂房安全专项整治调查分析报告》,建立了工作制度。三是严密组织老旧电器线路、电镀企业治理。区、街两级对千余家企业开展老旧电器线路检查,对8家电镀及类似工艺企业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开展监督检查,聘请专家对存在剧毒化学品储存的单位开展逐一排查。四是突出抓好工贸行业重点企业“百日清零”专项行动。督促涉粉企业开展每日粉尘清扫打卡,邀请专家对区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重点企业逐一“过筛”,在万德科技召开崇川区工贸企业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整治现场会,全区有91家工贸企业改用防爆箱存放危险化学品。
(四)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加快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区18个街道(开发区)已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将人员按要求配置、充实到位,发文明确职能分工。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区委书记、区长、分管常务副区长带头走进街道、深入一线开展“百团进百万企千万员工”专题宣讲活动。特种作业人员申报录入率100%,违法信息库录入工作保持100%。发表新闻宣传稿件70余篇,“安全生产万里行”网络直播活动,万余人在线观看了演出。三是持续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今年以来指导8家企业开展二级标准化定期复评工作,全区共完成三级标准化定级公示公告3批次,共50余家企业。四是持续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在巩固“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基础上,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年”活动,立案处罚78起。
应急管理方面:
一是提升应急指挥能力。量化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构建“直插到村(社区)”的扁平化指挥机制。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使用,完善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推动指挥网、政务网、便捷移动指挥网“三网联动”,优化现场应急通信通道。二是提升专业救援能力。已建成政府专业消防队伍13支,企业专职消防队伍4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5支,各类企业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0余支。实现街道(园区)、村(社区)等基层单位预案应编尽编,共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280场次,参演人数2万余人。三是提升科技信息化能力。完善危化品、粉尘涉爆等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优化行政执法系统、问题处置监管平台、安全风险报告系统,构建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加快推进预案管理和专业队伍信息化。四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各项制度规定,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区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园区)坚持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确保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准确。
防灾减灾救灾方面:
一是完善减灾体系。健全灾害趋势和灾情会商研判,完善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全区灾害信息员培训,全面提升灾害信息员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核定等工作能力。二是强化灾害防范。推动临时疏散点、避难场所、紧急疏散通道等应急救助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组织居民积极参与避险疏散、灾害紧急救援等活动,提高自救互救技能。三是推进灾害预警。深入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和综合减灾资源(能力)基础数据库,已完成历史灾害数据728条,承灾体447条,减灾能力2725条,目前已进入软件部署和成果应用阶段。四是大力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今年创建的2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已通过市级验收。五是加强物资储备。全区已采购25大类通用救灾物资12896件入库;目前正有序推进街道(园区)-村(社区)两级基层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天生港镇街道已建成20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