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立足现代化建设新起点,进一步细化“五城”建设路径和行动方案,以扎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适应新常态,集聚更大发展势能
进一步对照考核要求、对标发展需求,不断细化工作职责、强化工作动能,紧盯项目、服务和指标,推动永兴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对标考核强招引。针对2022年度“双招双引”考核办法,更新完善街道本级考核细则,明确月度和年度责任目标以及奖惩制度。围绕区“2345”产业体系,充分运用“驻点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四轮驱动的招商机制,着力招引一批优质科创项目和楼宇项目。加快精鑫集团汽车零部件项目、海梦城等一批优质项目的跟踪洽谈,为明年重大项目的注册签约储备力量。重点围绕楼宇四上项目和人才项目发力,努力实现首月开门红,全年力争新增签约注册项目不少于12个。突出服务提效能。完善丰富“楼宇‘兴’驿站”服务内涵,用好天安数码城、研祥智谷、万达广场等辖区楼宇资源,主动对接开展楼宇招商推介活动,不断提高楼宇去化率、入驻率。积极举办惠民惠企活动,进一步释放商圈活力,助推商圈持续繁荣。以1912街区龙信广场为重点,做特街区经济,力争打造省级示范街区。注重指标抓增长。对照区级交办任务和港闸经济开发区考核指标,全力做好工业运行、企业月度入库、重点楼宇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坚定目标必成的理念,对今年脱幅较大和增幅较小的指标,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推动各项指标达序时超序时。在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重点强化“双招双商”的目标责任意识,加强辖区内企业的跟踪服务,推动释放税收增长新动能。
(二)争取新作为,创建更优城市形象
坚持以一流标准推进五龙汇片区开发建设,促进山水人城和谐相融,以绣花功夫加强精细管理,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美观。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快节奏、高效率推进醋酸周边地块、十里坊小镇启动区二号地块、滨江科技产业园地块、三牌楼二河地块四个项目,积极打赢搬迁“扫尾清零”战。把好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关、质量关、民意关,统筹协调、科学调度,强力推进曙光新村、越江新村两个老旧小区共计98幢楼栋改造工作。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按照区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十项工作机制要求,精益求精补短板强弱项,严之又严抓管理求实效,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制度管理、常态管理,把解决重点问题与全面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建立多方位、广覆盖的管理制度。持续攻坚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污水处置提质增效“333”行动,确保污水源头收集、污染源头管控;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六个100%”,确保紫琅学院国控点PM2.5和臭氧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持续达标。继续深入开展河道三年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形成及时发现、分类交办、处置通报的工作闭环。
(三)运用新思想,提升更多民生福祉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常态疫情防线。严格执行省、市、区“外防输入”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外防输入”联防联控各项工作,加大重点人员、冷链食品、沿江口岸等领域的疫情防控力度。根据省、市、区指导意见,立足实际、统筹推进辖区第一类14个“无疫小区”建设,以智慧技防为依托,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为守住“安全岛”筑牢坚固的基层防线。织密民生保障网络。依托社区功能、载体,培育创建邻里服务亮点,创新形式开展特色活动,培树典型。狠抓创业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深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和农村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巩固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平稳有序展开城市低保工作,全面提升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织密织牢安全监管的网格,有效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做到滚动排摸和分类管控、排班稳控与应急处置、值班交接与信息上报三个无缝衔接,善于发现潜藏的问题和矛盾,提前预见和及时干预,坚决遏制增量,有效化解存量。
(四)紧扣新要求,推动党建成果转化
紧扣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崇川新目标新要求,以“活力党建”助力“活力永兴”建设迈上更高层次。
锚定全局发力,精雕“活力党建”基层版图。以街道党建品牌为主线,融合政协、统战、群团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突出亮点培育,构建“一居一品牌”党建品牌体系,打造“活力党建”一张名片。在现有党建品牌基础上对未来3-5年党建工作进行全局谋划,实现“品牌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立足商圈优势,扩大区域党建品牌效应。持续推进深南路党建联盟、“创客党建”、“红兴党建生态圈”等已有商圈党建品牌建设,持续发挥商圈党建在先锋学习、创新创业、基层治理三方面的作用,做实做优商圈党建“一体多维”各项功能,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突出社会组织营造,有效发挥弘爱社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一点多轴”辐射作用,将红色元素贯穿到社会组织的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等不同阶段。聚力潜能激活,凝聚基层党建先锋力量。注重“外引内培”,多方面凝聚高质量发展力量。一方面,持续激活“青兴研学社”“青蓝工程”“第一书记挂职”等队伍培育机制,创新队伍培育载体,增强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强化与区域治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互动联系,充分融合引进各方资源,探索区域治理新思路、新模式,强化街道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