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崇川在线
发布时间: 2025-11-23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以前家里灯坏了没人管,现在一个电话,服务社马上协调解决,费用明细清清楚楚,我们也放心!”家住崇川区学田街道南川园新村的李大爷,谈起物业服务社的服务,不由得连连称赞。
面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占比近八成、传统物业管理难以为继的困境,学田街道自2022年起在全区率先试点物业服务社新模式,推动小区物业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从南川园社区起步,这一模式已陆续推广至果园社区、学田北苑社区,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管理中的系列难题。
党建引领建机制 停车难题得化解
街道先试先行,明确物业服务社管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全面整合社区资源,设若干服务管理小组,分工负责小区物业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等各项工作。同时,统筹服务管理资源,为有需要的住宅小区提供保安、保洁等基础服务和水电维修、管网疏通等专业服务,推动物业服务社全面融入社区治理体系。
“现在有了智能停车系统,下班再也不用抢车位了,邻里关系都变和谐了!”家住金鑫苑的王师傅,谈起小区的变化,同样感慨不已。在南川园社区党委引领下,物业服务社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问题,迅速启动“规范制定+智能管理”综合方案,制定《停车公约》规范停车行为,同步引入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实现动态管理,经过系统治理,小区停车秩序显著改善。从曾经的停车纠纷不断,到如今路面整洁、秩序井然,这一转变正是学田街道物业服务社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民主协商聚共识 销号整治无遗漏
“南川园新村93号楼出入口垃圾臭气熏天,孩子都绕道走!”李阿姨向南川园社区物业服务社反映问题后,服务社立即启动响应机制,联合居委会排查,确认是周边商铺夜间偷倒厨余垃圾所致。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物业服务社仅用三天时间,相继完成了出入口改造、分类垃圾桶增设、监控安装和志愿者巡查机制建立等工作,以“销号式”服务赢得了居民“反应快、办实事”的赞誉。
物业服务社坚持“公共事大家议”,通过“四方会谈”等议事机制,在民主协商中了解居民最为关心的大小问题,制定服务清单53件,通过“销号”整治,化解率达100%。同时,坚持公益为民、专业外包,以非营利、不逐利为导向,让小区的每一项事务、每一笔收支都公开透明,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物有所值”,从而形成“服务满意-主动缴费-管理提质”的良性循环。

多元共治添活力 民生实事快落地
“正确投放厨余垃圾能盖章,攒够积分就能换垃圾袋、超市券!”亚太苑的陆伯伯连连称赞这一举措。通过联动在职党员,果园社区物业服务社迅速开展分类宣传,推行奖章兑换服务,让居民自主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更具积极性。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施工期间,服务社更是联动志愿者主动靠前,每日定点上门收取垃圾,为高龄老人提供买菜等后勤服务,确保居民顺利度过“过渡期”。
街道深化“双报到、通通在”制度,推动党员力量和各类资源下沉物业服务社,延伸服务触角。今年以来,各服务社联合崇川区人民检察院、水务集团、供电局等单位,开展法律政策咨询、“用水进社区”、“用电便民”等系列活动16场。同时,汇集多方志愿服务力量,与“五彩和谐家”“啄木鸟小分队”“禧爱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紧密合作,推动“六力共治”见行见效。


党建引领、需求导向、多元共治——物业服务社通过这三大法宝,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让“陌邻”变成“睦邻”,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目前,辖区18个商品房小区物业费平均收缴率达85%,14个旧改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持续攀升,绘就了一幅齐抓共管、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