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港镇街道:山里的她们,因为这位江苏南通医生在家门口看好了病

来源: 天生港镇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 2024-0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怕病人赶不上回去的公交车,只给自己留下吃午饭时间;担心患者术后出血,从没有在周末出过远门;自备科室钥匙24小时备班,大半夜赶到医院为病人缝扎......朱慧敏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妇产科医师,也是崇川区苏陕协作对口支援宁强县的医生之一。她以医者仁心守护当地女性健康,尽其所能创建宫颈专科,一大批当地妇女因为她的到来重拾健康和幸福。

“以后也许隔几个月就得去一趟宁强,继续指导我们科室建设,现在还在考虑中。”2023年12月19日,时隔15个月,再次回到自己办公室的座椅上,朱慧敏还是放不下一手搭建起的科室,更令她惦念的是宁强的妇女同胞们。“她们看病挺不容易的,所以我才想坚持做下去,或许是她们的种种不易拨动了我内心的那根弦。”朱敏慧坦言,千里迢迢从崇川赴宁强支援,日子虽然苦了一点,但还是挺开心的,特别看到当地妇女被治愈时流露出的幸福,自己也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难舍宁强妇女同胞,她把联系方式留给每位病人

12月5日晚6点多,坐了一整天高铁,结束对口支援任务的朱慧敏终于回到了江苏南通,手机里突然跳出的一条短信却又把她的思绪拉回到宁强。

“朱医生,彻底支援结束了吗?还以为到年底呢,还说走时去送送你......”发来信息的是患者沈琳(化名)。沈琳在当地信用合作社工作,丈夫在西安打工,自己独自带孩子。此前查出宫颈有赘生物,需要去西安的大医院动手术,因为放心不下孩子,沈琳一拖再拖。后在同事推荐下,沈琳找到了在宁强县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的朱慧敏。

“她可能想不到要去大医院做的手术,在宁强县妇幼保健院也能做了。”朱慧敏说。或许因为不放心,手术前,沈琳紧张又害怕,朱慧敏则不断安慰她。在朱慧敏操刀下,手术只用了十几分钟,原本需要花上万元的手术,却只花了几百元。沈琳很是感动,康复后特意给朱慧敏的科室送来锦旗。朱慧敏说,手术确实有点风险,但我在能力范围内把风险规避到最小,并且小心谨慎地做完了。

在宁强,像沈琳这样受制于条件,得不到及时医治的妇女不在少数。陕西省宁强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中老年女性人数占比较大。受经济条件、思想观念和卫生习惯影响,当地妇女妇科疾病发病率居高。宁强县妇幼保健院是全县唯一一所妇儿专科医疗机构,但面临着设备缺乏、人员不足、科室不全等困境,当地妇女妇科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治。

在离开宁强前,朱慧敏不忘给部分病人打电话,提醒她们及时检查复查。其中一位女出租车司机李红燕(化名)让她尤其放心不下。李红燕身患宫颈高级别病变,家中丈夫残疾,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李红燕一直不愿来做手术。“身体健康是第一位,你自己都不健康了,你怎么照顾你的家人?”在朱慧敏苦心劝说下,李红燕被说动了,并做完了手术。

但手术后不能干重活,李红燕却恢复没多久又去开出租。朱慧敏只能提醒她及时换药,希望早日愈合。“我一直‘盯着’她,直到我离开宁强。”临走前,朱慧敏还是不放心让她来复查一次,随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她结果一切都好,并提醒后期定期复查,此时朱慧敏的心才真正落定。

朱慧敏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了几乎每一位她看过的病人。“她们有困难的时候,我的一句话也许就不一样。”朱慧敏说,如果她们需要,以后随时可以打电话向自己咨询。

从零创建宫颈专科,为病人放弃自己休息时间

43岁的朱慧敏从事“两癌筛查”17年,并有多年临床经验。初到宁强妇幼保健时,被分到妇科门诊,负责当地妇女的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筛查”,及其它妇科疾病诊治工作。朱慧敏本以为对口科室可以发挥自己特长,不曾料到医院没有专门的妇科手术室,各种医疗设备缺失,自己无法施展身手。“全县每年都进行‘两癌筛查’,不少查出问题的妇女并不愿意治疗。”朱慧敏说,除了医疗水平较低,经济条件也限制了当地妇女看病。

“发现问题后感触很深,很想为这边的妇女同胞们做点事情。”痛心于当地妇女的妇科疾病得不到及时诊疗,朱慧敏主动提议创建宫颈专科诊疗科室、组建专科医疗团队,争取到崇川区对口帮扶宁强县联络组的支持,协调北京一家公益基金捐赠一台价值12万元的宫颈手术专用高频电刀——利普刀。她还自筹爱心资金14.5万元,并得到崇川和宁强两地爱心医疗企业捐赠,引进妇科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妇科盆腔治疗仪、妇科电动手术台等医疗设备,总价值达70万元,全部无偿捐献给宁强县妇幼保健院。

筛查、检查、手术、复查、康复.......一切从零开始,在朱慧敏主导下,专门的宫颈专科于2023年5月成立,宁强的妇女终于可以享受全流程的医疗诊治服务。为了指导科室建设,朱慧敏还返回南通,前往多家医院学习科室创建。本应该在2023年9月结束对口支援任务的朱慧敏,又主动要求延期3个月。据估计,短短15个月,朱慧敏参与妇科门诊患者诊治2626余人次,由她进行或指导的各类妇科手术超过1000例。

随着宫颈专科的建立,以及医疗设备的齐全,来朱慧敏科室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她们有的住得很远,家里有老人小孩,来回坐公交车要6个小时,下午4点前必须让她们赶上回去的公交车。”心疼当地妇女看病不易,朱慧敏与同事们坚定的放弃午休时间,有时只能随口啃上几口面包或者水果。不为人知的是,朱慧敏还自备了科室钥匙,每天24小时备班,每个周末还主动加班一天。并且休息时也不敢出远门,生怕病人术后出血,自己赶不回来。

诠释医者仁心,她教人医术更传递医德

因为当地医疗水平有限,不少设备和手术都没接触过,朱慧敏时常要充当“老师”角色。她自购人体器官模型,以及鸡胸肉、猪肉等实验道具,利用下班时间手把手带教同事们,通过病例示教手术、术前讨论,术后总结,病案讨论等多种形式,分享自己最近学习的专业理论、技术,带动科室技术水平、操作能力提升。“我把自己能有的都教授给他们,恨不得把肚子里、脑子里的都倒给他们。”朱慧敏对同事们倾囊相助,希望他们尽快接手,因为她知道支援的时间毕竟有限。

离开宁强前的最后一晚,朱慧敏与同事们聚餐道别。餐桌上,朱慧敏动情地说;“希望你们继续把科室发展下去,要有道德底线的做一些事情,不能过度治疗,老百姓都挺不容易的。”这一席话也正是朱慧敏一年多来,一直谨遵并且时刻履行的。

朱慧敏清楚记得,一位叫张翠红(化名)的病人,丈夫在外打工,独自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宫颈查出高级别病变后,朱慧敏给她做了椎切手术。手术后一星期的晚上,张翠红突然开始出血,得知这个消息后,本已入睡的朱慧敏毫不犹豫地爬起床,十分钟内迅速赶到医院,独自一人为她完成缝扎,那时已是凌晨12点多。考虑到张翠红家庭条件不好,朱慧敏免去了她所有费用,又担心她恢复不好,主动为她找了医院附近的廉价宾馆,连着三四天为她免费换药。

“当你看到病人治愈时的那种幸福感,任何人是体会不到的,只有你们自己能体会到。”朱慧敏曾对同事们这样说,“病人对你信任,他会不停地来找你,作为一名医生不就是为了得到这些,你的职业价值不就出来了。”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这是朱慧敏的微信签名。回到南通后,朱慧敏没有停下脚步,她目前正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培训学习,希望能学到更多医学知识和技能,未来无论留在本地还是接受新的支援任务,都能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