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崇川在线
发布时间: 2022-09-13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崇川,作为南通市的主城区,历来就是一块教育的热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崇川教育园地里竞相开放的“五朵金花”,为南通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南通教育,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和指导价值的教改先锋乃至人格榜样,李吉林、杨秀兰、张育新、陈锡珍、亓浦香这五个名闻遐迩的名字是崇川教育的骄傲,也是南通教育的骄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十年,我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师资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崇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教体局着力于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成果突出,教学业绩显著,精于学科教研和教育科研,在市内外以至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对广大教师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家型名师。
“为师者,就应该为学生上课,一辈子扎根课堂,为学生创造一节节好课,让学生在优质课程的浸润中获得能力,提升素养。”黄美华说。黄美华是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教师,江苏省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国家重点培养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南通市第三届园丁奖获得者。1987年,18岁的她从南通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带着全部5分的成绩,带着六学期的三好学生奖状,也带着满满的自信和憧憬,走进师范二附小,开启了音乐教师生涯。作为音乐老师,她指挥的“百灵鸟合唱团”多次荣获省、市一等奖,还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世界港口经济洽谈会闭幕式、亚洲艺术节等重大演出。学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艺术传承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音乐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2017年,黄美华被评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培养对象,2018年入选国家重点培养教学名师。
南通市虹桥第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刘昕说:“说什么未必有用,自己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好的领衔方式。”作为江苏省名师培养团队的主持人,她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室”“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江苏省‘四有’好教师团队”,团队成员共149人,来自全省各地56所学校。她秉承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致力于“儿童母语审美教育”研究,主持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二十年坚持围绕一个主张坚持课堂实践、推广、辐射。阅读、教学、反思、写作是刘昕的基本生活姿态。近五年来,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0多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审美入境:儿童言语生命的引领与陪伴》《守望的神情》《浸润在民族文化的记忆里》等5部,在“十三五”期间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她用自己的专业行走方式和成绩为团队成员示范引领。
在鹤涛小学汪丹老师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她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汪丹,2002年毕业于南通师范学院,现为南通市鹤涛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任教劳动、综合实践和美术教学任务。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小学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专家、首批中国STEM教育种子教师、崇川区中青年名师汪丹工作室领衔人、崇川区人民政府三名工程培养对象、南通市学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汪丹曾在鹤涛小学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作为土生土长的幸福人,她的求学生涯在哪里度过不由自己决定,但师范毕业之后,是否回到还相对闭塞的农村小学,却是一种考验。她说,是幸福养育了我,让我从一只丑小鸭,成长为光荣的人民教师,那里就是我的幸福所在。
以先进的理念吸引人,改革招聘举措,优化教师入口关;以丰厚的条件留住人,实施“崇川名师”工程,加大奖励力度。与区内优秀企业国盛智科签订协议,五年出资200万元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以优越的环境涵养人,筹措教研专项经费100万元,完善 “紫琅之春”、“濠滨之秋”等科研平台,构建教育人才四级梯队培养模式……一项项创新举措落地有声,一个个创新经验催人奋进。
据了解,目前全区有国家重点培养教学名师1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3人,省特级教师10人,南通市领航校长2名,享受政府教育津贴的市区两级优秀人600余名,带动了全区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促进全区教育持续均衡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直以来,崇川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为时代育才,构建起崇川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