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崇川在线
发布时间: 2022-10-20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新华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南通:奋进新时代·打造重要增长极(二)之园区篇》,再次走进市北高新区,聚焦市北科技城,着眼园区企业。
报道全文如下:
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等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在全省高新区评价中实现“十进位”;科创项目集聚度领跑全市园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市北集成电路产业园和东久南通国际生命港两大产业载体呼之欲出,“芯片”和“药片”两大未来产业快速集聚……
“市北正铆足干劲,冲刺‘国家级’,加速打造主城创新核,筑高南通沿江科创带增长极。”崇川区委常委、南通市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佳华说,将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进智改数转,紧扣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三大主导产业,以宝月湖生命健康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荣石车创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未来产业加速“生长”
“公司申请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许可证相关资料手续已提交完毕,正等待国家药监局审批通过。”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公司经理向定每天日程排满,监督新大楼内部装修、参加新员工招聘、接待各地客商,争分夺秒为年底前产品量产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百优达是国内目前唯一能生产人体主动脉大血管的高科技企业,已完成第一批国产人造血管全部临床试验,获得多轮融资,市场估值已超过30亿元。它所在的宝月湖生命健康产业园11万平方米研发孵化先导区内,已集聚以思瑞科技、科凯生命等为代表的5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高科技企业,它们个个都是高成长性的“潜力股”。
“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成长性好、爆发力强,是市北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市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志祥介绍,市北高新区近年来聚力构建以智能电控、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为主链的汽车电子产业,以IC设计、封测和新型半导体装备、基材为主链的集成电路产业,以新药研发、创新型医疗器械、精准医疗、基因检测、特需食药为主链的生命大健康产业,以消费互联网、在线新经济为方向的在线新经济产业。
市北高新区属产城融合型园区,面积仅6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约占40%。主城区空间有限、寸土寸金,落不下“大块头”的工业制造业项目,更适合“小而美”的科创、众创、文创企业。市北高新区坚持“以平方米精度做规划、以平方米产出论英雄”理念,用足用好每一寸土地,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22家,几乎家家是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高成长性企业。
走进市北高新区招商中心,入口处墙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坚持做三到五年以后的事情。”国内心脏瓣膜介入器械领域的领航者——科凯生命成功完成多例临床试验,已获多轮投资,目前公司市场估值已逾20亿元;奥易克斯汽车电子科技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内商用车ECU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产品市场占有率40%,去年产值5亿元,每年增幅高达30%至50%;至晟微电子在射频前端产品及通信业内不断刷新成绩,平均每年业务增长量达到200%……恒润科技、思瑞科技、越亚半导体等一批科创新势力快速发展成长。
登“高”望远向未来。“比起税收,我们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吴佳华介绍,市北高新区近年来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投资了钰泰半导体、越亚半导体、科凯生命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扶持企业发展壮大。越亚半导体是国内IC载板的头部企业,一年以来市场估值不断增长,园区投资收益跟着倍增,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
特色载体赋能产业创新
人才短缺是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集成电路专业人才缺口将超过30万人。7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在市北高新区启动。作为全国首家集成电路封测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将负责为当地培育输送更多集成电路专业优秀人才,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南邮南通研究院研发团队帮助当地神州龙芯智能科技公司,解决了神州龙芯北斗导航基带芯片等产品复杂封装工艺设计难题,确保产品完成工业设计。南邮南通研究院负责人姚佳飞介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85%为中小微企业,普遍无法及时获得封测环节支持。南邮南通研究院发挥创新平台功能,聚焦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领域,专门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度过成长期。
创新平台载体是高新企业度过初创期、孵化期的成长摇篮。市北高新区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重点打造宝月湖众创空间、长江智谷等“国”字号、“省”字头的优质科创载体,现有国家级科创载体6家、省级科创载体1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省级13家,入孵企业483家,累计毕业企业25家,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注入了后备力量。
今年5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1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名单,高芯科谷·宝月湖生命健康产业园——宝月湖“芯”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市北高新区大力支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鼓励园区企业协同创新: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给予100万元—150万元奖励;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给予70万元—150万元奖励;对向高校、国内外科研院所、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有偿预订研发科技成果和转化技术的,经认定,最高按企业实际支付合同开发费用的70%,给予单个项目最高550万元补助。
结合都市型园区特征,市北高新区近年来重点打造市北集成电路产业园、宝月湖生命健康产业园、荣石车创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三大特色产业载体,以及南邮南通研究院、复旦张江南通研究院两大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创新要素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强产业黏性、培育产业生态。
科技金融“灌溉”产业良田
科技金融是培育和壮大区域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作为主城区科技创新高地,市北高新区近年来备受鼎晖、启明、IDG以及高瓴资本、软银中国等一批知名投资机构青睐。
5月,位于市北高新区的宝月湖科创金融集聚区成立。作为南通首家科创金融中心,宝月湖科创金融集聚区以市级100亿产业基金、区级50亿引导基金为纽带,通过重点引进天使基金、PE基金、VC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建设以私募股权基金为核心、其他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截至目前,入驻金融类机构超20家,其中本地注册的基金管理企业6家,辖区内企业上半年直接融资近10亿元。
园区内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上市进程。钰泰半导体已报上交所审核受理,预计年底在科创板挂牌;海容水务已于今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奥易克斯辅导备案;东方塑胶入轨培育;格陆博、科凯生命、至晟微电子等一批上市苗圃培育企业,正积极争取创投和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基金实缴资本达5亿元,奖励基金管理企业100万元……”丁志祥介绍,当地配套出台的《南通宝月湖科创金融集聚区建设方案》明确,入驻宝月湖科创金融集聚区的基金、基金管理企业、金融机构等,可享受落户、运营、人才、产业投资等奖励和补贴政策。南通市为支持宝月湖科创金融集聚区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快基金集聚促进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规定2022年起,对在集聚区内注册的股权投资机构,自注册之日起5年内产生的地方财政贡献剔除中央和省集中后区级全额留用,由其统筹用于扶持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和奖励高端人才。
“市北正与清科创业联手积极筹备清科·南通宝月湖创业投资峰会,为园区企业引来更多‘金融活水’。”吴佳华介绍,下一阶段,将充分激发投资基金“资本招商”活力,以投促招、投招协同,推动重大项目、科创项目加速落地市北,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引导合作基金、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资本生态圈,打造南通基金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和长三角有影响力的科创金融集聚区,力争5年内集聚各类创投企业200家,其中本地注册的基金管理企业超50家,注册基金规模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