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耕植美好与和谐 | 闲置地块变身城市“共享菜园”

来源: 崇川在线

发布时间: 2025-10-23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自己弄点吃吃,多的就给邻居们分分。”10月15日上午10时许,居民李月林从崇川经济开发区“共享菜园”的自家菜畦里,收获了满满两大袋新鲜采摘的茼蒿和大蒜,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

菜园

这块占地约16亩的“共享菜园”自今年8月启动运行以来,不到两个月就全部被认领完毕,种上了各种蔬菜。昔日闲置的脏乱差地块摇身变成管理有序的“城市田园”。此举不仅有效破解了乱种植、乱堆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更成为了崇川区闲置地块“三清一利用”整治的有效探索。

菜园1

闲置地块的巧妙利用 286块菜畦全都“名花有主”

一块块木牌插进了菜畦里,每块木牌上既有认领人的姓名,也有菜畦序号……

在崇川经济开发区明星社区刚刚开放的“共享菜园”,这里被分成了286块“菜畦”,每块20平方米,红薯、红皮菜、小青菜等各类时令蔬菜长势喜人。不少居民正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播种、浇水、施肥、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望着眼前这个和谐而美好的场景,明星社区党委书记王建春满是欣慰:“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

该“共享菜园”位于洪江路高架与星城路东南角。此前,这里属于拆迁安置的闲置地块,居民乱种植、乱堆放屡见不鲜。虽然社区常有环境整治,但治标不治本。今年上半年,社区充分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作用,通过居民代表、政协委员等共商共议,将这块沉睡杂乱的“边角地”唤醒,精心规划为惠及民生的“共享菜园”。

成立专项小组,上门与乱种植、乱堆放居民深入沟通,详细解释建设“共享菜园”的公共价值和长远益处;平整、测量土地,明确认领程序、种植规范、维护责任和退出机制,形成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经过系列流程,今年8月,“共享菜园”项目正式启动试运行。

“共享菜园”以租赁的形式,面向社会开放。每块菜畦,年租金200元。社区线上线下推广后,深受市民朋友青睐,不到两个月就全部认领完毕。

“认领者有本社区的居民,也有其他社区的,最远的还有来自唐闸的;有经验丰富的长者,也有年轻的种田爱好者,还有学校、单位,作为农耕实践基地。”王建春透露,以往这里每年环境整治要花费3万元,现在每年可净增57200元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菜园2

可满足兴趣亦可亲子活动 城里人也有了自己的“田园牧歌”

戴上袖套,拎着肥料袋,俯下身子,将肥料均匀地洒向田间……上午9时许,居民吴焕焕和多名同学妈妈相约来到“共享菜园”,在自家的菜畦里开始了劳作,颇有“农场主”的派头。

吴焕焕是一名全职妈妈,家住中南世纪花城,此前喜欢在自家阳台种植蔬菜。前不久,听朋友说这里有“共享菜园”认领,便迅速与社区取得联系,认领了003号地块。而当她的菜园“晒”在朋友圈后,又吸引了同班不少同学妈妈的注意。

“大家都特别感兴趣,单我们班就有七八个同学妈妈也承租了。”吴焕焕说,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周末也可以在这里亲子活动,带着孩子一起来认识农作物、学会劳动,还能用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总之,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今年64岁的苏均山已经退休,他租赁菜畦,源于一家人的健康生活理念。

菜园3

“外面买的蔬菜,大部分都是打了农药的,有了这个小菜园,我们想吃什么自己种,既健康又便宜。”苏均山算了一笔账,“我们家有三口人,这块地种的蔬菜,不仅够我们自己吃,还能送人。”

73岁的徐福彬是一名退役军人,在他的088号菜畦内,大蒜苗刚刚种好。他的认领,源于对土地的情结。

徐福彬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就住在这里附近,小时候家里有田,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块块田地变成了世纪大道、建了高楼,但是对土地的情结依旧萦绕在心,当听说社区弄了“共享菜园”可以租赁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认领。

一块块小田地里,种下的不仅是健康的蔬菜,更是城市人的“田园牧歌”……

菜园4

社区、志愿者贴心送服务 小菜园汇聚“共管共享”大温情

浇水、除草……记者看到,在忙完自家菜畦的劳作后,苏均山又来到“共享菜园”入口处的一个大水桶前,开始了给其他认领者的输水作业。

“每天早上6点到中午11点,下午2点到晚上7点,我一般都会在这里巡查,看看哪里是不是有乱种植的,或者哪个认领者需要帮忙的,就搭把手,并将所有水桶灌满水,有认领者需要用水的,给他们输水。”苏均山介绍道。

菜园5

“共享菜园”,并非一建而罢,如何长效运营,才是关键。

明星社区建立了精细化管理机制。首先是明确了菜园的会员管理制度,张贴在菜园的墙壁上。同时,组建了12人的“蔬”心田园志愿服务队,开展日常的田间巡查、管理,苏均山就是其中一员。此外,为了方便认领者开展劳作,在菜园内配备了6个大水桶,由专人提供输水服务,还搭建了专门的农具房,供认领者存放种植农具,并在田间安装了多处监控探头,直接连到社区工作人员手机,实现智慧巡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认领者中,大部分缺乏种植经验。为了确保大家种有所获,在12人的志愿服务队人员中,特别安排了2名农业科普指导员,开展种植指导。“我们把所有会员建了群,大家有种植问题,可线上线下随时反映,农业科普指导员可一对一答疑或者现场指导。”王建春说。

菜园6

据悉,虽然“共享菜园”已经租罄,但仍有市民朋友陆续前来表达租赁愿望。王建春透露,“目前,二期菜园也正在规划中,弄好后将及时推出。”

“共享菜园”的打造是崇川经济开发区推动闲置地块“三清一利用”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崇川经济开发区通过种粮大户集中种植、停车场建设、绿化种植、共享菜园打造、足球场建设、地块出让等,共计综合利用地块19处,实现了闲置地块的“变废为宝、加速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