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街道:在职党员“双报到”注入社区治理新活力

来源: 虹桥街道

发布时间: 2022-1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周末核酸检测还缺信息员,有人有空嘛?”“我可以,就是要教一下。”在职党员陈金华在群里秒回。自“双报到 通通在”活动开展以来,虹桥街道新中社区依托“双报到 通通在”小程序,引导在职党员践行为民初心、发挥先锋作用,在社区形成“党员在、旗帜在,党组织在、战斗堡垒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党员“归有径”,组织体系到楼栋。“作为在职党员,我加入了所在小区的在职党员党支部,现在我既是‘单位人’,也是‘社区人’,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家门口为邻居讲解新出台的《南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我而言是特别有意义的事。”南通市检察院在职党员徐南楠说。新中社区通过构建严密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邻里党小组、功能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将在职党员编进小区、楼栋,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党的组织就活跃在哪里”。截至目前,已有178名在职党员向新中社区报到,新中社区已开展党员活动25次。

微信“集结号”,汇聚更多“热心人”。新中社区党委结合党员自身职业特点及优势,分配志愿服务内容,建立微信交流群,方便社区与党员之间的联系和活动的开展。由社区治理“局外人”变成“热心人”,营造“社区事务共商、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家园共建”氛围。“明天休息,我去开放大学帮他们采样!”全员核酸检测中,结束管控的南通市肿瘤医院在职党员杨汉英看到社区在志愿群里招募采样医护,便第一时间报名。

社区“好帮手”,共筑“疫线”强堡垒。“‘双报到’提高了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对我们社区来说,在社区工作者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瞬间增加很多帮手。”新中社区党委书记张艳丽表示。今年4月8日,新建花苑被列为疫情防控管控区,得知社区缺少人手,陈桐等3名在职党员主动请缨,参与管控区管理,协助社区干部统计健康监测数据,给居民们派发采购的物资,为了更好地给大家提供服务,他们还拉了一个临时微信群,可以及时接收居民们的实际需求,给他们解答疑问。

服务“点单式”,志愿活动更有序。新中社区找准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志愿服务,统筹安排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避免出现“一哄而上”“剃头挑子一头热”等现象。夏季是用电的高峰期,辖区很多独居空巢老人家中大部分电线线路年久未更换,而且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与在职党员陆磊联系,为辖区独居空巢老人检修电气线路。老旧电线、线路接口、电闸开关,陆磊耐心细致地对老人家的电路进行排查、检修。三天内,共为辖区10余名老人提供检修服务,排查并维修30余处电路隐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在职党员“双报到”,既为社区治理增添了帮手,又为在职党员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搭建了平台,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平台”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下一步,新中社区将探索“积分制”管理,推进“双报到 通通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