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桥街道:文艺润基层 江海绽芳华

来源: 和平桥街道

发布时间: 2025-10-21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文化是社区的精神根脉,更是拉近邻里距离、延续时代记忆的重要桥梁。作为联结邻里情感、传承时代精神的重要纽带,文化的力量始终在社区生活中静静流淌。近日,和平桥街道以“茉莉花开·艺通江海”为主题,联动多方资源开展系列文艺活动,用丰富多元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之韵、文艺体验之趣融入居民日常,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场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

非遗音韵点亮文化生活

“大家先跟着我哼调子,注意把乡土里的劲儿带出来!”近日,濠西书苑多功能活动室内歌声渐起,山歌教学活动在此热闹开展,戎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老师,正带领辖区居民沉浸式感受传统山歌的独特魅力,现场吸引了众多山歌爱好者与居民踊跃参与。活动中,老师首先围绕山歌的文化内涵展开讲解,细致介绍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价值——作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孕育的精神财富,山歌不仅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愿景的向往,让居民们先从文化层面理解山歌的意义。随后,老师现场演唱多首经典山歌,高亢激昂又满含乡土气息的唱腔,瞬间点燃了现场氛围,台下掌声与叫好声此起彼伏。

进入教学环节,老师特意选取旋律简单、朗朗上口的曲目,逐字逐句带领大家学习发音技巧与识谱知识。针对部分年纪较大、接受速度稍慢的居民,老师更是耐心十足,反复示范演唱要点,手把手进行指导。居民们学习热情高涨,专注跟着哼唱,不时与身边人交流学习心得,还有人拿出手机录下教学视频,方便课后继续练习,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金箔手作传承文艺匠心

为深化校社协同育人,传承传统工艺,起凤社区关工委联合南通中学开展“通中智惠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传统工艺为核心,沉浸式体验金箔画扇子制作,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传递社区温情。活动现场,同学们专注投入金箔画扇子的创作,轻缓铺展金箔,让薄如蝉翼的材质在扇面平稳附着;手持画笔细致勾勒福字纹样,一笔一画间尽显认真;还巧妙搭配色彩,让传统福字与扇面底色相得益彰。整个制作过程融入了金箔工艺这一非遗技艺,同学们不仅学习了金箔裁剪、粘贴、纹样绘制等技巧,更在指尖实践中体会到传统匠心的细腻与厚重,让非遗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活力。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带着自己制作的金箔画扇子,前往社区老教师家中与志愿者服务点。当承载着创意与心意的扇子递到老教师和志愿者手中时,这份凝聚了传统工艺与青春温度的作品,不仅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化作社区关怀的纽带,实现了非遗技艺与邻里情感联结的双向融合,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了青春力量。

歌曲灯谜奏响文艺乐章

双节前夕,起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联联合长青嬷嬷服务队举办“国韵中秋,情满社区”双节喜乐会。

30余条色彩鲜艳的灯谜纸条整齐悬挂在活动现场,微风拂过轻轻摇曳,引得居民们纷纷驻足。这些灯谜内容精心设计,既涵盖“天涯共此时”这类饱含中秋诗意的民俗谜面,也融入“金曲永流传”等与国庆相关的谜题,兼顾趣味性与文化性。吴阿姨盯着一条灯谜凝神思索,片刻后眼睛一亮,率先举手抢答:“谜底是《歌唱祖国》!”随后的歌曲传唱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旗帜颂》的激昂旋律、《我和我的祖国》的豪迈歌声轮番响起。熟悉的曲调引发全场大合唱,不少居民跟着节奏轻轻摇摆,有的还不自觉地打起拍子,眼中满是炽热与动容,在歌声中传递着对家国的热爱与对团圆的期盼。

“茉莉花开·艺通江海”系列活动以多元文艺形式扎根社区,各类多彩活动既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又在传统文化传播、邻里情感联结中,为社区构建起文明和谐的人文图景。未来,和平桥街道将继续携手各方,让文艺之花持续绽放,让社区成为居民的“文化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