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重任在肩。锚定“新四年”发展蓝图,扛起主城担当使命。崇川区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新四年”战略部署,始终秉持“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的发展理念,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建设高品质崇川的“压舱石”,以“闯”的魄力攻坚重特大项目、以“实”的举措推动项目落地、以“优”的服务保障项目推进,在项目建设的“赛道”上跑出主城加速度,为“强富美高”新崇川建设筑牢硬核支撑,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质效双提”的发展答卷。
一、总体进展与成效:项目建设“热”起来 发展动能“强”起来
今年以来,崇川区紧扣“开门红”目标任务,以统筹协调破难点、以精准施策疏堵点、以氛围营造提热度,推动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开工率稳中有升、项目质效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全区23个省、市重大项目已开工18个,开工率达78.3%,其中19个市级重大项目已开工16个,开工率84.2%,重大项目推进进度高于预期,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为持续点燃项目建设热情,崇川区精心策划系列攻坚活动:以华睿智联年产7000万件高速通讯和汽车连接器项目开工仪式为“新春第一炮”,拉开上半年项目建设序幕,彰显主城抓项目的决心与力度;创新开展4次“月度高质量”项目大观摩活动,组织各板块、各部门走进项目现场“看进度、比实绩、找差距”,通过“现场点评、互学互鉴”倒逼责任落实,在全区营造“人人关心项目、事事围绕项目、时时推进项目”的浓厚氛围,让项目建设的热潮席卷主城大地。
二、重点工作推进:精准施策破难题 靶向发力求实效
崇川区深刻认识到,项目建设既要“量的积累”,更要“质的飞跃”;既要“快速推进”,更要“落地见效”。全区聚焦机制建设、用地保障、考核提效三大关键领域,拿出硬举措、打出组合拳,推动项目建设从“加速跑”向“高质量跑”转变。
(一)健全体制机制:以“服务升级”破“审批梗阻”,筑牢项目推进“保障网”
优质服务是项目落地的“加速器”,健全机制是服务提效的“定盘星”。崇川区始终把优化项目服务机制作为“先手棋”,通过完善体系、创新流程、闭环管理,让项目在崇川落地更顺畅、建设更高效。
完善帮办代办体系,打造“专业服务队伍”:针对企业“对审批流程不熟悉、对接部门效率低”的痛点,崇川区系统梳理重大产业项目帮办代办全流程,编制《崇川区重大产业项目帮办代办工作手册》,明确服务标准、流程节点、责任分工,让帮办代办“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组织专题培训覆盖全区80余名代办员,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教学、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代办员“懂政策、熟流程、善协调”的专业能力,实行“持证上岗、统一管理”制度,构建“一人一项目、全程跟踪办”的服务模式。上半年,通过帮办代办体系优化,项目推进服务效率提升30%,切实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让“企业少跑腿、代办多跑路”成为常态。
创新审批服务机制,压缩“项目落地周期”:面对传统审批“环节多、耗时长”的难题,崇川区大胆突破制度壁垒,推行“并联审批+容缺预审”改革:将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多个审批环节“同步受理、并联办理”,打破部门间“各自为战”的壁垒;对非核心、可后补的审批材料实行“容缺预审”,变“材料齐全再审批”为“边补材料边审批”,有效破解“串联等待”的困境。改革实施以来,项目平均审批周期缩短15个工作日,切实让项目“早拿证、早开工、早投产”,以制度创新激活项目建设“一池春水”。
强化问题闭环管理,扫清“项目推进障碍”:建立“项目问题清单台账”制度,通过“项目调研、企业反馈、板块上报”三渠道收集问题,对用地指标、审批衔接、基础设施配套等难题分类建档,实行“问题收集-交办认领-跟踪督办-办结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上半年,累计协调解决用地保障、审批流程衔接等问题12项,确保每个问题“有人管、有着落、有回音”,为项目建设扫清“绊脚石”,保障项目“无障碍推进”。
(二)攻坚用地类项目:以“用地保障”破“落地难题”,打通项目转化“中梗阻”
用地是项目落地的“生命线”,只有保障好用地,才能让“纸上项目”变成“地上工程”。崇川区聚焦“已过会未开工”用地类项目,坚持“动态跟踪、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动项目从“储备”向“建设”快速转化。
崇川区在手推进的已过会项目共53个,其中正常推进43个、已开工8个,项目转化成效逐步显现。为确保每个项目“不掉队、不滞后”,全区对已过会项目实行“一项目一台账、一问题一方案”的精细化管理。
已摘牌项目“加速启动”。4个已摘牌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崇川开发区2个(欧莱雅项目、时光里商业综合体项目)、市北高新区1个(圣崴半导体项目)、钟秀街道1个(五一路邻里中心项目),目前正加快推进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等前期工作,为“早日开工、快速建设”做好准备,力争早日形成实物工作量。
待摘牌项目“精准保障”。16个项目已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全面启动征地工作,涵盖港闸开发区10个(陆宏纺织、新海高科、三钧新能源、通科环保、伟拓力、狼山钢绳、珠合新能源、超仪智能仪表、纳九数控机床、九力深远海聚酯绳索项目)、市北高新区3个(长三角民商卫星、铭源智慧物流港、东方塑胶项目)、陈桥街道3个(合创商务科技城、杰品起重机、固邦智能项目)。各板块成立专项工作组,倒排征地进度、加强部门协同,确保指标落地后第一时间完成土地摘牌,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
逾期项目“专班督办”。针对市北高新区1个逾期项目(精华制药项目),崇川区成立专项督办小组,深入项目现场排查逾期原因,制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节点、压实责任主体,通过“周调度、月通报”推动问题解决,确保项目尽快回归正常推进轨道;其余正常推进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梳理节点、细化举措,确保“按计划推进、按节点完成”。
(三)狠抓市考项目申报:以“精细管控”破“进度滞后”,夯实考核争先“硬基础”
市考项目是衡量区域发展质效的“风向标”,也是展现主城担当的“试金石”。崇川区紧盯市“龙腾虎跃竞项目”工作导向,以“精准申报+节点管控”为抓手,全力在市级考核中争先进位,为全区发展大局贡献项目力量。
精准对标筛选,严把“项目申报质量关”。围绕市级产业政策导向和考核指标要求,崇川区深入各板块、各园区开展“地毯式”项目摸排,重点筛选符合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方向、投资体量大、带动效应强、税收贡献高的优质项目,最终确定17个项目申报市考重大项目。通过“优中选优、精准申报”,确保申报项目“符合政策导向、具备发展潜力、能够彰显崇川实力”,为考核成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节点管控,按下“项目推进快进键”。为确保市考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崇川区为每个项目制定“推进路线图”,明确开工、建设、竣工等关键节点,建立“日跟踪、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即每日安排专人跟踪项目进展,每周召开调度会议破解推进难题,每月通报项目进度并约谈滞后单位,以“硬约束”倒逼“硬落实”。上半年,时光里商业街区等8个市考项目提前完成形象进度,为后续考核赢得主动,彰显了崇川抓项目的“执行力”与“战斗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锚定目标再发力 接续奋斗创佳绩
过去的成绩是接续奋斗的起点,未来的任务更需全力以赴。崇川区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责任感,聚焦“项目落地、考核争先、服务优化”三大重点,持续加力、久久为功,推动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年红”目标筑牢根基。
(一)攻坚重大项目落地:以“挂图作战”抓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下半年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崇川区将把重大项目落地作为重点任务,对在手的用地类项目实行“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推进“看得见、摸得着、抓得实”,力争三季度完成远大精密、合创商务科技城等9个项目土地挂牌,推动时光里商业综合体、研祥二期、圣崴半导体、智联线束、金帆船舶、远大精密、远洋二期等7个项目新开工,以项目开工的“加速度”带动投资增长的“新热度”,切实把项目资源转化为发展实效。
(二)冲刺市考目标任务:以“提前谋划”强统筹,确保考核“争先进、创佳绩”
市考目标事关全区发展大局,崇川区将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把市考项目推进与考核目标完成深度融合:一方面,提早摸排申报项目,深入挖掘符合市级政策导向的优质项目,确保更多项目纳入市考盘子,扩大考核“基本盘”;另一方面,对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海睿舰船、可为科技等项目,及时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等难题,确保项目按序完成进度,全力冲刺市考目标,力争在市级考核中争先进位,为全区发展增添“考核优势”。
(三)优化项目服务机制:以“改革创新”提质效,擦亮“崇川服务”新品牌
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崇川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优机制、更实举措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探索“桩基先行”审批改革,牵头部门园区“靠前服务”,根据项目建设需求,及时对接市资规局、住建局、数据局等单位,打通跨层级协调“绿色通道”,力争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让“崇川服务”成为项目落地的“吸引力”、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2025年上半年,崇川区以实干担当交出了项目建设的“期中答卷”;下半年,全区将始终锚定“新四年”发展目标,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优”的服务,持续攻坚项目建设“硬骨头”,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为全市发展大局扛起主城担当、作出更大贡献,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崇川建设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