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川区第三期青训营年轻干部“百炼成钢”培养工程钢铸忠诚・奉献组学员围绕“崇川区银发经济闲置资产盘活调研”课题,聚焦“闲置资产盘活+养老融合”方向,探索利用高校、企业资源,推动闲置资产盘活向适老化需求进行改造,挖掘教育资源向养老服务聚合,努力为崇川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闲置资产盘活案例启发养老载体转型新思路
学员们首先走进位于花园路北、花鸟园路东的园林佳苑33幢人才公寓改造项目,原本因地理位置偏僻、缺少商业氛围一直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其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及人才公寓后,2025年初开始试运营至今,出租率已超60%,成功实现盘活。
随后,学员们来到通京大道旁的学士大厦,这里也经历了从低效闲置到创新创业热土的华丽转身。由于早期运营管理不善,企业纷纷退出,一度处于低效闲置状态。2023年4月起,崇川商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手管理,通过整体拍租形式将大厦委托给第三方运营。第三方进驻后,通过大量调研分析,制定了“保存量冲增量”的运营方针,并迅速响应企业需求,提升园区配套与运营服务水平。经过调整,存量客户的续租率保持在90%左右,同时新招引企业达30余家,整体出租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在深入研讨上述两个闲置资产盘活案例后,学员们认为,闲置资源转型为养老相关载体具备可行性,相关案例也提供了本土化的实际操作经验,可以通过对区内其他闲置资产的摸排与调研,积极探索将其转型为老年服务载体的可行路径,力求让更多“沉睡”的资源焕发新的活力,为区域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考察技工学校探索老年教育进校园新路径
在实地考察福民中心蓝领技工学校时,学员们围绕周边配套老年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与校方进行座谈交流。就老年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学员们提出设想:可借鉴“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将老年大学开进社区”的成功案例,依托福民中心蓝领技工学校现有办学基础,通过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进一步挖掘场地资源,拓展老年教育业务。具体实施路径上,一方面可盘活校内现有资源:利用教学楼开设书画艺术、运动康养、语言文学等适合老年人的课程;将体育馆改造为老年运动健身场所;借助餐饮中心为老年学员提供餐饮服务。另一方面,需强化与周边社区的联动推广: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发布老年大学的课程信息与报名方式,让更多老年人知晓;组织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公益讲座和体验课程,让老年人提前感受教学氛围,进而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学员们分析认为,将老年大学开进社区的举措,既能有效盘活学校闲置资源,又能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这种“家门口的大学”模式,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圆了学习梦,切实提升了晚年生活质量,加之福民中心完善的硬件设施与师资储备,这里完全有潜力成为崇川区老年大学进社区的试点单位,为区域老年教育创新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下一步,学员们将把调研中汲取的经验、碰撞出的思路认真梳理总结,灵活运用到崇川区银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通过精准摸排一处处闲置资产,精心探索一条条转型路径,让更多“沉睡”的资源在养老服务、老年教育等领域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