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崇川区港闸经济开发区,这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聚合物单丝的企业,由区老科协理事、南通大学教授马海燕领办。在企业创新发展进程中,区老科协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努力促进技术、管理、人才、人脉等资源向企业集聚,共同推动公司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近五年,公司销售收入超14亿元,利税1.2亿元,年均增幅在20%以上。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南通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成果转化多建树
马海燕教授既是区老科协化纤专家团队领衔人,又是新帝克领办人,这为助企创新既增添了动力,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他高度重视和指导扶持下,公司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研发实力,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等多个研发机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不低于产值5%的资金进行创新研发,不仅研发成果颇为丰厚,而且自主设计生产线。通过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不断实现着从样品变产品、从研发端到应用端的产业化跳跃,公司研发成果转化率高达90%以上。
马海燕教授研发的“多维杂化及涂覆成型的大直径功能单丝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基于多重复合成型技术的高功能纤维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南通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目前公司拥有200多条单丝生产线,生产出大直径单丝、高功能单丝和特种线材等众多产品系列,细分数量更是多达上万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安全防护、结构增强、环保过滤、医疗保健、通信器材、新能源、3D打印等诸多领域。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而且在国际市场受到热捧,40%的产品销往国外。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从“跟跑者”到“领军者”角色跨越奔一流
公司早期曾有过找不准产品、摸不准市场的尴尬。但技术出身的马海燕教授凭着一股执着和坚毅,带领公司上下坚定地行进在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征途上。通过持续不息的科技创新,打通“堵点”,突破“瓶颈”,频频推出引领性原创成果,驱动单丝产品不断向新的质态和更高能级跃升。在新帝克,马海燕教授专注于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成形机理及工艺研究,在成纤聚合物多维杂化改性关键技术、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液体冷却成形关键技术、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方面,实施集中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制的“大直径高强聚酯单丝”、“大直径高强聚酰胺单丝”、“大直径高强抗老化聚丙烯单丝”、“大直径高回弹性聚酯单丝”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值得一提的是,与单丝产品相关的研发,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百件、授权发明专利3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3件,获评国家重点新产品4件、省高新技术产品15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0项、市厅级科技奖8项。
特别是“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基于物理循环利用的聚合物改性及其大直径单丝研发与产业化”、“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个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3个研发项目打破了国外对同类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垄断,帮助企业站上了行业技术最前沿,成为国内单丝行业的领军企业。
从“单干户”到“同盟军”协同创新聚合力
公司早年一度也曾以一己之力在科海竞逐过,但步履维艰的处境迫使公司适时改变了创新战术:广开与外部合作渠道,汇聚各方优势,借脑借智创新,借势借力发展。在马海燕教授专家团队积极努力、深度撮合下,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四川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集萃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围绕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联动多方科技创新资源,纷纷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有较强阵容的创新联盟,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协作成果。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与江苏省产研院共建了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争取市科技局支持,在公司创设了南通市创新联合体。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与江南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人体修补医用经编网类产品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在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20多个科技项目中,与相关高校院所合作的项目就有10项之多。
从“老专家”到“新生代”“青蓝”传承重续航
新帝克单丝研究院的研发人才有5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生11名,以中青年人才为主体。公司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为了让这支处于黄金期的人才团队加快成长和成熟,使他们在单丝研发中挑起更繁重的担子,肩负更艰巨的创新,马海燕教授专家团队注重言传身教,倾囊相授,用自身的学术理论、实操技能和工作经验,对中青年研发人才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研发能力、前沿科技应用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续航力。近三年,研究院新引进研发人员22人,其中硕士学历7人,目前研究院平均年龄30岁左右,85后研发人员马海军、邵小群、徐燕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并入选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南通市第六期江海英才市级培养专项等人才工程。同时,马海燕作为南通大学教授,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主动与校方对接,将公司立为南通大学产学研基地,每年组织化学化工学院的100多名大学生,分期分批赴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参观研发成果和生产流程,对他们面授机宜,培养他们深入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搞好衔接铺好路。
从“实验田”到“示范点”典型培树风正劲
新帝克凭借其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科创南通的“实验田”。市、区多位领导先后到新帝克调研指导,给力鼓劲。《新华日报》、《南通日报》、新浪、网易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新帝克的科创之路和科创成果。区老科协将其列为省、市级“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基地”重点创建单位。去年10月份,区老科协在公司召开“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研讨会,来自南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运职业学院、南通职业大学的10多位专家教授作为区老科协助企创新专委会成员参加会议,大家在参观现场、听取介绍的基础上,围绕示范基地建设,从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更多转化科研成果以及进一步发挥老专家团队技术强项,更好指导和服务企业创新,打造更优秀的示范基地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区老科协李红霞会长高度评价企业创新发展成果,对示范基地建设再部署明要求。目前,专家团队正对标示范创建指南,以“创则必成”的信心,助企再加码,创新再突破、成效再放大。
认准一件事,咬定一根丝,这是新帝克走向成功的“秘诀”。如何点燃未来之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场景中展现新作为?马海燕教授有自己的设想:一方面,率领专家团队深化与新帝克的产学研合作,以开展技术攻“尖”,在绿色产品及绿色制造、医用单丝、安全防护用单丝、超高强度单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指导企业持续科技创新,以全面智改数转,实现传统生产设备和工艺脱胎换骨;以苦练研发内功,在引进国内外高尖端人才、争创国家级研发机构等方面斩获新成果;以加码开拓市场,打造单项冠军企业,为大直径功能单丝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