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人:冯丽
关于加强垃圾分类 创建绿色环境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生活质量的提升,我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成份也越来越复杂,已远远超过自然界的自我循环、自我净化能力。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垃圾分类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量和处理费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虽然现在路边、小区内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很多居民却视而不见,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者屈指可数。路边分类垃圾箱内的垃圾还是没有分类,瓜果皮、塑料袋、易拉罐等垃圾都混杂在一起。小区内的不少垃圾桶周边,一些纸盒、塑料瓶和厨余垃圾等堆放在一起,有的垃圾桶里还放着废电池等有害垃圾。扔垃圾还是显得很随意,并不怎么去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随意一扔了事。
有效实行垃圾分类刻不容缓,几点建议如下:
一、制定法规,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管理
自觉分类必须是一个人人能轻易遵守的制度。很简单一句话,你不分,我不收,你乱扔,我处罚。目前,垃圾分类在国内法律法规层面尚属空白,制度建设需要加快,并且垃圾分类的实现,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能够“持之以恒”地有序推动,而不能“一阵风似的抓”。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仅靠管理,也要靠素质。管理靠前期的宣传和后期的严格执罚,既要有奖励也有要惩处。
二、加强宣传,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普及
1、很多人都知道垃圾分类的说法,但要真正去做却又是另一回事,不少居民认为倡导垃圾分类就是给人们找麻烦,这些工作不该由他们做,因此要真正落实垃圾分类,还得靠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除了社区、物管公司去宣传推广,更应该增加电视台、报纸这些媒体的力量,加大对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的投入,不断滚动宣传灌输,真正形成居民的分类意识。
2、对于垃圾分类的现状,大部分居民表示,自己还是很愿意参与分类,但是苦于不知道如何分。应该扩大对此类知识的普及,最好采用图片形式,做到简单明了,让居民们能够明确辨别。同时,应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入义务教育,让孩子从小有此观念。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日常垃圾分厨余(湿)垃圾和干垃圾二大类。厨余垃圾尽量沥干水份,再装入专用垃圾袋装,并且必须放入单独垃圾桶;而干垃圾中又分为可回收的和有害、有污染的、不能回收的垃圾。扩大此方面的知识,让居民能够清晰的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三、打造示范点,以点带面实行全覆盖
1、 从机关事企业单位和学校做起,设置室内和楼层分类垃圾桶,室外设置有毒有害垃圾桶和餐厨垃圾桶,让大家在扔垃圾的时候都有意识地进行分类,从源头上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总结示范点的经验,分阶段逐步扩大覆盖面。
2、小区:选出一些新的小区作为试点小区,设置可回收垃圾分类箱。小区对于分类后的可回收垃圾,再进行出售,出售的情况,向小区所有业主公开,并且定期以物质等形式反馈到居民身上,以这种激励形式逐步培养广大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同时用试点小区带动其他小区居民自愿的进行垃圾分类。
3、市民: 家装智能化电子化已经是社会的发展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开始主动购买厨房垃圾处理器。厨房垃圾处理器可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专项资金补贴,鼓励居民购置厨房垃圾处理器。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准确认识到如果厨房减少产生厨余垃圾,既干净又环保,厨余垃圾减少,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厨房的垃圾桶就再也不怕有腐败的臭味和细菌滋生等好处。
四、完善配套,保障垃圾分类的持续性
1、为了防止试点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刚开始感觉新鲜,没过多久,各种垃圾照旧“一锅烩”的现象,就要出台相应的奖惩措施。建议政府出台奖励政策,可以置办垃圾分类积分卡的形式,通过良好的分类,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可以换购大米、蔬菜等日用品,以此激励老百姓主动分类。
2、除去居民自身的垃圾分类行为,配套的硬件设施也必须完善,包括分类垃圾桶的配备,垃圾桶上注明具体分类,最好能标示清晰明了的图片。另外,环卫部门要统一收集、运送不同类别的垃圾,这是保障居民环保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利用日期进行垃圾集中回收,比如每月单日集中收集厨余垃圾,双日则集中收集可回收垃圾。对于有害、有污染的、及不能回收的垃圾每周固定一天集中收集。环卫部门分类收集垃圾,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整体提高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