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崇川区
发布时间: 2022-08-2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今天空气特别好,一眼望到了江对岸的张家港。”8月11日早上6点多,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临江社区居民王玉平和往常一样,沿长江岸线完成了5公里晨跑,回到家中。
王玉平今年62岁,他所居住的临江家园距离长江岸线不到1公里,是全南通独一份的江景房安置小区。站在王玉平家阳台向西眺望,浩荡长江、葱郁五山尽收眼底。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王玉平见证并亲历了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的沧桑巨变。
退休前,王玉平在南通港口集团狼山港务公司上班。十年前,他就站在距离长江近在咫尺的装卸货码头上,检查上下船人员和货物情况。每天,巨型抓斗一遍遍从空中掠过,将硫磺、水泥熟料、煤炭、铁矿石等货物从船上转卸至堆场。
“装卸货时,粉尘到处飘。”王玉平介绍,工作8小时内,他必须全程佩戴口罩,粉尘经常吹进眼睛里,疼得直掉眼泪,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全是灰。回到家,接着“受罪”。硫磺粉尘能随风飘出去几公里,临江居民待在家里也能闻到刺鼻气味,门窗不敢开,衣服被子只能晾屋内。不出三天,屋顶、地面就能落一层灰。
“这粉尘只能靠水冲。”王玉平回忆,码头上是“重灾区”,单位专门配备洒水车冲洗地面,冲洗水直接流进长江,码头半径一二十米范围内,黄色的硫磺粉、红色的铁矿石粉、灰色的水泥熟料混杂在一起,漂浮在水面,再被冲上江岸。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相关问题,当地迅速启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其中“最大手笔”就是搬迁狼山港,退出港口货运功能,彻底斩断污染源。十年来,南通沿江腾退、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超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曾经的“生态伤疤”蝶变“绿色氧吧”。
岸上换了风景,王玉平的生活环境跟着变了样。2019年,他从棚户区搬进安置小区,家门口从厂区码头变成公园绿地,上万亩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成了南通的“城市会客厅”。